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沒有最高 只有更高 藝術品拍賣怎麼老出天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5-31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678| 評論: 0|原作者: 殷燕召|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圖爲中國嘉德 2011 春拍古代及近現代書畫聯合夜場拍賣現場。新華社發 1935 年, 71 歲的齊白石 ( 自署 73 歲 ) 因爲懷疑家裡進盜賊,起身捉賊時不慎腿骨 ...

圖爲中國嘉德2011春拍古代及近現代書畫聯合夜場拍賣現場。新華社發

1935年,71歲的齊白石(自署73)因爲懷疑家裡進盜賊,起身捉賊時不慎腿骨脫骱,險些落下殘疾。齊白石生前對自己的畫作及財產十分小心在意,即便如此,當時他恐怕也很難預料到,再過70多年,自己的作品會超過4億元的價格。

今年522日,在嘉德春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一幅曆年所見尺寸最大的書畫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新紀錄。近兩年來,各類拍賣會上藝術品頻頻以出人意料的天價成交,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從客觀條件上看,中國以往的藝術品交易,是採取兌價的形式――買家和賣家私下對藝術品進行估價,雙方都滿意則成交,其價格被視爲商業機密。因爲兌價交易,以往中國的藝術品價格常被低估,比如在英國的市場上,一些中國近代書畫家的作品只賣十幾英鎊。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恢復拍賣行業以來,藝術品的交易從兌價形式逐漸變爲了競價形式,藝術品的價格因爲公開透明而產生了競爭,從那時起中國的藝術品價格開始一路高漲。

因爲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所以社會上興起了藝術品收藏熱。不過從2003年至2008年,中國的拍賣市場基本維持一個穩定的價格水平。自2009年秋季拍賣開始,拍賣場上突然頻現超過億元的天價交易。究其根由,不可否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快速回暖,大量資金從房地產、股市等領域流向收藏品市場,尋求投資獲益,使得中國書畫拍賣迅速邁入億元時代。此次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就是投資人劉益謙歷時6年,分別以500萬元和1500萬元購入畫作和書法,合成『全璧』,最終在今年以創紀錄的價格成交。從2000萬元到4.255億元,價格漲了20多倍。

其實對於書畫一類高端的藝術品,即便不是投資而是收藏研究,商業、金融等領域的資金流入,也不足爲怪。今日所見傳世書畫名跡,多有明代收藏家項元汴『墨林』印記。項氏在蘇州、無錫等江南富庶之地經營多家當鋪,其所收藏亦標價出售。延至近世,郭葆昌得袁世凱財力相助,才成就其銅觶名瓷收羅之富;周叔|有民族資本經營,方支撐其古籍善本充棟所需。

有人說,齊白石作品的價格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以『文人畫』的標準衡量,齊白石的詩文更是受到當時著名文人王]運、樊增祥的教誨與推崇。其實,無論是此前的『紀錄保持者』――徐悲鴻【巴人汲水圖】,還是現在的『打破紀錄者』――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它們都有類似的特點。這些近代畫家的傳世作品數量較多,既不像古代書畫真跡那樣鳳毛麟角,也不似當代書畫,數量無法控制,十分適合投資與收藏。

從齊白石傳世的畫稿及手批印稿來看,那些看似隨意揮灑出來的作品,都經過了具體而細微的苦心經營,正所謂『良工心苦』。因此在齊白石的畫作上,哪怕細小的瑕疵,也有可能就是偽作的明證。

從國外的藝術品收藏歷史來看,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周期或價值判定,常常經過50年以上的時間。近兩年拍賣天價頻現,若干年後再看,恐怕也會覺得正常。如果已過古稀之年的齊白石知道,將來自己的一幅畫作,就能抵得上現在全部的身家,他恐怕也不會那樣奮力去捉盜賊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