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出爲何越來越像電影大片
不久前上演的新京劇【霸王別姬】中,霸王項羽居然把一匹真馬牽上了舞台。儘管霸王依然唱著 『縱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但『十面埋伏』這一經典名段卻是由武術演員表演的,與此同時,3D技術的應用,使京劇舞台上虛擬的戰爭場面逼真地呈現出血色四濺的效果。與之類似的還有,崑曲【牡丹亭】在舞台一角建造出一座雕梁畫棟的飛檐亭台;越劇 【柳毅傳書】舞台上,超大規模LED天幕海市蜃樓般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龍宮』。以寫意爲主要特徵的戲曲,其虛擬世界正變得越來越真實,難怪有網友驚呼:戲曲演出越來越像電影大片! 4月20日,戲劇評論家、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評委徐培成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剖析了戲曲製作片面追求奢華舞美,濫用聲、光、電技術的弊端。 霸王牽馬上舞台嚴重破壞了戲曲由虛擬性帶來的獨特審美體驗,現代人應該在戲曲本體的基礎上去創新,去發展 京劇舞台上,演員把具有象徵意義的馬鞭一揮,就代表馳騁千里。但新京劇【霸王別姬】卻把真正的汗血寶馬牽上了舞台。對此,徐培成這樣說:『把京劇舞台上具有象徵意義的馬鞭換成了真馬,嚴重破壞了由虛擬性帶來的獨特審美體驗,顯然超越了京劇觀眾所能接受的程度。其實有很多觀眾都不明白,寫意的中國傳統戲曲里爲什麼要加入寫實的真馬?我看到一篇博文寫道:這次排【霸王別姬】用真馬,下次排【武松打虎】會不會用真虎?這顯然不是京劇創新的方向。 』 很難想像,當【拾玉鐲】中小花旦模擬餵雞,【鎖麟囊】中青衣模擬上樓等精妙傳神的場面全部變成實景、實物,京劇之美何以體現?徐培成認爲,崑曲【牡丹亭】在舞台一角建造出一座真實的飛檐亭台實在沒有必要。更有甚者,有一個版本的崑曲【牡丹亭】不僅建有亭台,還建有魚池,舞台上鳥語花香。過於寫實的舞台不僅破壞了戲曲審美,而且妨礙演員表演,讓觀眾分心。有些劇目舞台上滿滿當當、坡坡嶺嶺,影響了演員在舞台上的調度。戲曲舞台應該講究乾淨,講究留白,舞美設計應該給演員提供更好的發揮空間,而不是限制空間。 徐培成說:『戲曲本身爲什麼講程式?程式就是虛擬,它是大寫意,中國戲曲的各方面早已形成體系,包括舞台美術、聲腔、音樂等都有完整的體系,現代人可不可以突破呢?我認爲可以突破,而且必然要突破。但我們要尊重和突出戲曲本體,不能形式大於內容,不要試圖用不符合戲曲審美特徵的手段去改造戲曲。我認爲,今後還是應該在戲曲本體的基礎上去創新,去發展。 』 把3D技術應用到戲曲舞台上需格外謹慎,不能只見舞美不見人 3D電影、3D電視、3D話劇相繼出現,極大地豐富了視聽效果。但是,徐培成認爲,把3D技術應用到戲曲舞台上還需格外謹慎。因爲3D技術放大了寫實效果,恰好與戲曲的寫意風格背道而馳。 越劇【柳毅傳書】的舞台上,大規模地運用了LED屏幕,放眼望去,幾乎只見舞美不見人。LED天幕營造出來的『龍宮』的確非常震撼,但觀眾的反響是,一半是電影一半是戲曲。還有一些京劇作品也是如此,被觀眾戲稱爲『京劇大片』。歌仔戲【蝴蝶之戀】也運用了LED屏幕,主要用於展現大海,由於運用適度,效果還不錯。梨園戲【韓熙載夜宴】、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均運用了現代舞台技術,觀眾感覺舞台呈現更突出了戲曲之美,而不是更像電影大片。因爲這些劇目的舞美設計首先尊重了戲曲作爲古典藝術的審美價值,舞美手段凸顯出這種古典美。 如今,有很多戲曲作品都奔著大製作的方向進行創作,能夠調動的現代科技聲、光、電等手段全部加以應用。舞台確實很華美,但過於喧賓奪主,用徐培成的話來說就是『搶戲』。大製作也好,小製作也罷,一定不要破壞戲曲特有的審美趣味。現代科技進入戲曲舞台的時候,一定要突出戲曲舞台的虛擬性,突出營造戲劇的情境,不能搞成片段式的展覽。 徐培成同時認爲,高科技進入舞台是必然趨勢,但如何戲曲化無疑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在有很多高科技手段用得不錯,但是有的則用得太過了。因爲舞台美術的功能就是營造環境,戲曲是大寫意的藝術,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應該與戲曲審美統一起來。徐培成認爲,在許多作品中,聲、光、電技術運用得太具象了。 精品意識不等於奢華意識,大投資、大製作未必能製作出好戲,戲曲創新應有『度』 大場面可不可以用?可以。因爲歷史上的戲曲演出都是在小戲園子裡,如今,舞台空間成倍增加,就必須得發展了。演出場地不一樣了,演出環境不一樣了,舞台美術肯定要有變化,但關鍵還在於是否適度。藝術的美不在於新與舊,還是以適宜爲標準。精品意識不等於奢華意識,大投資、大製作未必能製作出好戲。 戲曲的發展實踐表明,作爲傳統藝術,戲曲要傳承下去,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適度創新。徐培成認爲,戲曲創新應有『度』,這個『度』就是不能逾越中國戲曲特有的審美價值。可以是新京劇,但不可以不是京劇。 戲曲藝術要繼承與變革,首先需要明確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是什麼。無疑,中國戲曲是一種題材、表現形式上具有高度寫意性、豐富觀賞性、獨特程式性的傳統藝術,減弱了自身的藝術個性,戲曲就必然會喪失存在的意義,喪失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理想的京劇創新,應是在尊重京劇古典藝術特點的前提下,賦予它時代性的審美發展,應是在遵守京劇程式化、寫意性表現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出與當代審美觀念相融合的表現手段。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