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學的李老師題爲【今天報警了】的日誌在網上引起熱議。李老師稱接到學生簡訊威脅,要求將課程成績從60多分提高到90分,否則將實施報復。李老師立即將此情況報告給輔導員,並在持續收到威脅簡訊後報了警。 記者在北京、南京等地部分高校採訪發現,大學生向老師『求情提分』的現象較爲普遍,『跑分要分』甚至成爲一些大學生期末的『必修課』。大學生『跑分要分』爲何愈演愈烈?高校評教制度如何應對誠信考驗?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拒絕提分老師遭簡訊威脅 報警的李老師在學校教授測量學課程。7月16日上午,她剛給上學期教過的學生打完分數提交成績,就收到了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抱怨她分數打得低,並詛咒她的家人。 當日下午,她又接到一學生的匿名電話質問『分數爲何打得這麼低』。由於沒有理會該生的提分要求,李老師又再三收到威脅簡訊,稱若不把成績從60多分提到90分,將報復她或她的兒子。李老師選擇報警,並在日誌中寫道:『這是必須的程序,也是維護自己作爲一名教師的尊嚴。』 李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威脅她的學生已以簡訊形式向她道歉,保證不會對她及家人造成威脅。不過她對這種簡訊道歉並不接受,『希望等開學後,在有見證人的情況下,這個學生能向我及我的家人當面致歉。』 『發生這樣的事我感到很震驚。』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胡守鈞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分數高低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決定的,公正客觀的打分是老師最基本的學術道德,絕不應該因學生的『求情』就有所改變,『至於爲了獲取高分而威脅老師,就更不應該了!』 記者走訪北京、南京等地部分高校發現,近年來,大學生期末考試後要求老師提分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部分老師和學生對此深惡痛絕。 南京理工大學的朱老師透露,『跑分要分』在某些高校已經成了一種風氣,每個學期考試結束,評卷老師都會接到類似電話,打招呼的大多是同事、領導和學生,『有時還沒考試,「要分」電話就來了。』 大學生『跑分要分』爲何愈演愈烈? 『求情要分的現象很常見,老實的學生反而會吃虧。』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如今『跑分要分』現象在一些學校已經形成風氣,求求情、找找關係就能拿高分,這對嚴謹誠信的學生很不公平。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學生就會放棄誠信,鑽研得高分的『捷徑』。 而一些『不願違背良心』又『容易心軟』的老師,往往選擇把所有學生的成績都『拔上去』,這樣看起來皆大歡喜,但由此帶來的整體性分數虛高又造成更大範圍內的不公。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爲,一些學生上大學並不是爲了追求知識和獨立的理想價值,而是爲了拿到文憑作爲就業的敲門磚。這樣,學生很容易給原本只應與『學術』掛鉤的成績添加諸如『關係』『情面』等因素。 殷飛分析,現行的高校考試和評教機制也存在問題。高校課程成績的評定權掌握在任課老師手中,自由度很大且缺乏統一標準。特別是碰到不同老師打分『鬆緊』程度不一的情況時,學生會覺得很不公平。近年來高校引入了學生評教體系,部分學生趁機給打分嚴格的老師『差評』,或者乾脆用『評教』來威脅老師打高分。 『我們學校每到評教和選課時就時興討論哪個老師「好說話」,哪個老師是「殺手」。』大學生小王對記者說,在選修課的選擇中,很多學生往往不是從自身愛好和專業需求出發,而是選擇那些『好說話』的老師。 採訪中,多位大學生向記者透露老師們的『提分秘訣』:有的白送學生幾十分『基礎分』保證大家『都能通過』;有的乾脆在考前給學生『劃重點,勾範圍』,而這些『範圍』很可能就是考試內容。當問到老師打分何以如此輕率時,幾位學生表示:『分打低了學生會以各種理由去找老師,老師也是不勝其煩了。』 遏制『跑分要分』亂象還需多管齊下 江蘇省教科院副研究員金連平認爲,要遏制大學生『跑分要分』現象,必須嚴抓考核機制,發現老師在成績評定中有改分作弊等不誠信的行爲,應有『一票否決』這樣的機制對其加以嚴懲。『只有下這樣的「猛藥」,才能真正淨化學術氛圍。』 金連平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高校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如學生出國保研都僅以分數作爲標準,容易造成學生『唯分數是舉』的心理,『如果能夠將考核形式多樣化,比如將學生的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或者自學成果等等納入考核,並在成績單上得以折算和體現,就能更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整體表現,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現在無論保研、就業或者出國深造都要求學生有拿得出手的漂亮成績,分數與學生的出路和利益息息相關,學生對成績「斤斤計較」也就不難理解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陳申見認爲,雖然學生『跑分要分』從某種程度上講是迫於升學、就業的壓力,但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涉及誠信和學術嚴謹的問題。 殷飛建議,高校可以學科爲單位建立專家考評委員會,統一制定課程的考核標準並共同評定學生成績。這樣既能更加公正地評判考核學生,消除學生的不滿情緒,也有助於學校提升學術氛圍和教學質量。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