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校園行系列活動――復旦大學之行』昨天舉行,來自人民日報社的30餘位新聞工作者與復旦大學師生展開坦誠的交流。
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在活動中以『人民日報的歷史擔當與創新追求』爲題作主旨演講。張研農指出,人民日報將與復旦大學加強合作,共同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做出新貢獻。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楊振武出席活動並致辭。楊振武對人民日報和復旦大學開啟媒校合作、強強聯合的新模式表示祝賀,期望雙方深入交流合作,爲推動國家和上海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人民日報副總編謝國明與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簽署了人民日報社與復旦大學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人民日報與復旦大學將在服務國家戰略、黨報人才培養、人民日報紮根校園、新聞學科發展、展示大學形象等開展交流合作。 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開設的全國高校中第一門專門的『【人民日報】研究』課程也於4月26日正式面向學生授課。人民日報副總編、復旦大學兼職教授謝國明爲200餘位學生上了第一講。今後,復旦將不定期邀請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或編輯赴新聞學院訪學並爲學生授課,這是新聞人才培養的一種新嘗試。 據謝國明介紹,人民日報研究課程,目前主要介紹人民日報怎麼打通平民大眾輿論和官方輿論這兩個輿論場,介紹在新聞輿論方面的一些探索。 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經濟周刊主編田俊榮在回答覆旦大學學生提問時稱,上述兩個輿論場並不矛盾,並且民間輿論場某種特性決定了需要主流輿論場作爲一定的引導。在微博自媒體時代,最明顯的特徵是微博低門檻和草根化,也帶來傳播碎片化,並且情緒化,有時會謠言化。所以,目前,人們更加需要深度和權威的報導,這恰恰是黨報、人民日報優勢所在,也是人民日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人民日報研究課程,將由人民日報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商量後逐漸開出,人民日報最優秀、最有才華的編輯記者將受邀到復旦大學訪學並爲學生授課,目前尚未確定授課頻率。 當天,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振武,校黨委書記朱之文、中共楊浦區委書記陳寅共同爲首批進入復旦校園和楊浦區的人民日報多媒體電子閱報欄揭幕。 通過該電子閱報欄,同學和老師可方便地閱讀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多種報紙和上海十餘所高校的校報。 同時,通過點擊進入『我的校園』板塊,復旦大學師生還能及時查詢學校班車信息、教室和圖書館閱覽室空餘情況、課程表等等實用信息,獲得便捷的資訊服務。『人民日報校園行』展覽也在復旦光華樓正式與師生見面。 來源:東方早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