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复旦大学之行”昨天举行,来自人民日报社的30余位新闻工作者与复旦大学师生展开坦诚的交流。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活动中以“人民日报的历史担当与创新追求”为题作主旨演讲。张研农指出,人民日报将与复旦大学加强合作,共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杨振武出席活动并致辞。杨振武对人民日报和复旦大学开启媒校合作、强强联合的新模式表示祝贺,期望双方深入交流合作,为推动国家和上海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人民日报副总编谢国明与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签署了人民日报社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人民日报与复旦大学将在服务国家战略、党报人才培养、人民日报扎根校园、新闻学科发展、展示大学形象等开展交流合作。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设的全国高校中第一门专门的“《人民日报》研究”课程也于4月26日正式面向学生授课。人民日报副总编、复旦大学兼职教授谢国明为200余位学生上了第一讲。今后,复旦将不定期邀请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或编辑赴新闻学院访学并为学生授课,这是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尝试。 据谢国明介绍,人民日报研究课程,目前主要介绍人民日报怎么打通平民大众舆论和官方舆论这两个舆论场,介绍在新闻舆论方面的一些探索。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田俊荣在回答复旦大学学生提问时称,上述两个舆论场并不矛盾,并且民间舆论场某种特性决定了需要主流舆论场作为一定的引导。在微博自媒体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微博低门槛和草根化,也带来传播碎片化,并且情绪化,有时会谣言化。所以,目前,人们更加需要深度和权威的报道,这恰恰是党报、人民日报优势所在,也是人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人民日报研究课程,将由人民日报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商量后逐渐开出,人民日报最优秀、最有才华的编辑记者将受邀到复旦大学访学并为学生授课,目前尚未确定授课频率。 当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中共杨浦区委书记陈寅共同为首批进入复旦校园和杨浦区的人民日报多媒体电子阅报栏揭幕。 通过该电子阅报栏,同学和老师可方便地阅读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多种报纸和上海十余所高校的校报。 同时,通过点击进入“我的校园”板块,复旦大学师生还能及时查询学校班车信息、教室和图书馆阅览室空余情况、课程表等等实用信息,获得便捷的资讯服务。“人民日报校园行”展览也在复旦光华楼正式与师生见面。 来源:东方早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