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9月8日7時34分將迎來今年的白露節氣。專家提醒說,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因此,值此時節,要當心『秋燥』傷人。 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台負責實施我國的日曆編算和發佈,每年編算次年的農曆日曆,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佈。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白露時值陽曆9月8日前後,此時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氣候轉涼。一天當中,早、晚涼,中午熱,溫差變化較大。因氣溫降低較快,夜間溫度已達白露的條件,因此,露水凝結得較多、較重,呈現白露,故而得名。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在中醫上稱為『秋燥』。『秋燥』易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會出現口乾、唇乾、咽干、鼻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說,預防『秋燥』的方法有很多,可適當地多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特殊功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則更適合。白露時節適宜的膳食有蓮子百合湯、柚子雞、香酥山藥、銀杏雞丁等,有清潤肺燥、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的功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