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申請制擴大了導師的招生自主權,從某種角度上說,這屬於自主招生改革和導師制改革的範疇。從大方向看,這一改革無疑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但如果單純實施申請制,而不同步推進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所謂公平性的問題必然會出現,申請制的嘗試最終也將以失敗告終。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小劉早就打算讀博,剛升入研三就開始認真準備考試,但前不久學校的一紙通知卻讓他的計劃不得不稍作改變。
簡單考試難選人才
幾乎同時,北京大學也對外宣布,將在5個院系的博士生招生中試行『申請制』,其主要形式與清華大同小異,均為變『初試』為『審核』。
作為國內兩所頂尖名校,北大、清華的改革意欲何為?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納入試點的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業務辦主任鄧宇表示,傳統的博士生招生中,筆試一般都會『唱主角』,但既然是筆試,就會設百分制、標準答案,如此一來,考生的創新潛能、科研素質將很難體現。
『可以說,筆試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應試能力,現在我們通過審核材料和面試綜合考查,更能看出學生的科研潛力。』鄧宇說。此外,在傳統的選拔過程中,由於應試成績占重要地位,導師自主選材的空間有限,很容易導致導師看中的人才由於應試能力的欠缺而與博士『失之交臂』,不利於導師自主性的發揮,而『申請制』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事實上,在博士生『申請制』的探索方面,清華、北大並不能算是『先驅者』。早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就在博士生招生中,首次提供了100個招生名額試行『入學申請制』。復旦大學更是在2007年的醫學博士招生中,就進行了『申請制』的嘗試。至於為什麼清華、北大的改革會引起社會反響,鄧宇認為,『可能在中國,清華、北大還是更受關注吧』。
『小範圍』公平?
對於學校的此次改革,小劉還是很贊同的。然而在贊同之餘,他也有自己的顧慮:『取消了初試,材料審核又沒有固定標準,公平性如何保證?』
與小劉有同樣顧慮的並不在少數,記者在兩校隨機採訪的十餘位學生中,擔心新制度公平性的學生占了大半。有學生坦言:『如果能保證公平公正,申請制無疑是選拔學生的好辦法,但如果保證不了,其中的「灰色地帶」同樣顯而易見。』
對此,北京大學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平性的問題的確存在,但並不是大問題。『一方面,目前北京大學博導與博士生的招生比例僅為1∶0.8。即平均一名博導還招不到一個學生。因此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優劣直接關係博導的學術聲譽;另一方面,根據規定,很多博導需要在一定時期內作出科研成果,否則將面臨離職,因此他們面臨巨大的科研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哪位博導敢拿如此寶貴的「名額」招一名「關係戶」呢?』
在採訪中,鄧宇也認為公平性絕不是『大問題』。『學生的送審材料通過與否,並非一個人能決定的,每個學科都設有專家組,集體決定能否通過複試,而且清華歷來自律性很強,保證公平並不難。』
在已經實施『申請制』多年的幾所高校中,記者也並未發現由於『申請制』而引發的『不公平事件』。然而有一個現象必須注意:目前實施申請制的高校均為國內頂尖高校,無論在『招生比』還是制度保證方面,做到公平並不難,但如果是一般院校,情況還會如此嗎?
僅以招生比為例,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博導與博士生的平均招生比為1∶1.26,而其他院校中,有近半博導同時指導的博士生超過7名,最多甚至達47名。從中不難推算,一些普通院校博導每年的招生數量要遠高於重點院校,如果導師掌握着如此眾多的『名額資源』,一旦學校監管不嚴,在其中做些手腳也似乎並非難事。採訪中,那位北京大學的工作人員更是直言,在現階段,其他院校推廣申請制『幾乎不可能』。
不能『只邁一步』
儘管目前申請制的推廣可能存在難度,但在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北大、清華實行『申請制』至少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只是這還遠遠不夠。
『「申請制」擴大了導師的招生自主權,從某種角度上說,這屬於自主招生改革和導師制改革的範疇。』熊丙奇說,從大方向看,這一改革無疑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但如果單純實施申請制,而不同步推進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所謂公平性的問題必然會出現,申請制的嘗試最終也將以失敗告終。
熊丙奇表示,一方面,如果僅僅實施自主招生,增加導師招生權,但學校依然行政化嚴重,沒有建立起教授治校的機制,教授所承受的壓力和誘惑依然不會減少,這將成為在人才選拔中,產生『貓膩』的重要誘因,從而導致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下降,最終損害高等教育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不進行相關的招生及管理制度改革,又很難選拔培養出真正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同樣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因此,只有在改革招生制度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改革,實行行政權和學術權的分權、推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才能最終實現人才選拔和培養的良性發展。
『自主招生改革和導師制改革是高校制度改革必然方向,「申請制」也是推動教育其他環節繼續改革的開端,如果邁出去,可能會面臨公平公正的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加以消除,但如果不邁出這一步,等待教育的最終將只有死亡。』熊丙奇說。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