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文獻的學術價值如何進行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價,一直是困擾科研管理、創新人才管理、學術期刊管理的重大難題。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1版)】發布會和『文獻評價系統』的演示報告會上,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指出,突破這一難題的關鍵,一是要打破『以刊論文』的傳統模式,建立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二是採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克服定量評價的模糊性和同行評議的主觀性與局限性;三是要將評價與管理實踐聯繫起來,研以致用,爲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與管理體系服務。 近年來,該中心基於全面統計分析全國學術期刊的發文和引用情況發現,我國學術期刊出於多層次知識傳播的需要,定位於基礎(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工程)研究、政策研究、工作研究、高級科普、實用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等不同類型,且綜合類期刊較多,論文整體分布與『布拉德福定律』嚴重不符,大多數學科不存在『二八法則』意義上的『核心區』;簡單沿用『二八法則』選取引文統計源期刊所得到的計量指標,不能客觀反映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爲此,該中心於2010年首次明確界定了引文統計評價指標的適用範圍,提出從學科領域、研究層次兩個維度評價期刊學術質量的方法,編制出版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與『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系統』,並從2011年起編制出版【中國學術期刊海外引證報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