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城市晚報訊 從前不久的被『保護性拆除』的梁林故居,到最近網絡公布康有為故居七樹堂的近照變成一座『廢墟』的照片……引發不少文化界人士追問:對於歷史建築,我們該做點什麼?文物的保護由此也成為今年『兩會』上的熱點話題。昨日,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就當前的文物保護的爭議事件,談及文物保護話題時認為,破壞文物處罰太輕。 對於梁林故居,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在參與分組討論時直言:『認定「維修性拆除」很荒唐,文物保護里就沒有這個概念。歷史建築不得已要落架維修,必須每一個細部都標上編號,而且還得是木結構,磚結構不行。這「維修性拆除」,純粹是編造出來的。』在馮驥才看來,梁林故居的『廢墟』應該作為遺址保護起來,『就用這個「廢墟」,喚起公眾的惋惜,喚起人們的文化自覺。』 『梁林故居已經被拆了,無論怎麼修葺,都已經不可能再復原。文化遺產的生命只有一次,北京應該儘快繪出自己的名人故居地圖。』馮驥才說自己2009年就曾給北京市支過一招。他說:『到了巴黎,我們就知道雨果、巴爾扎克、莫奈以前都住哪兒,北京也應該有這樣一張自己的名人故居地圖。北京名人故居很多,有的名人還遷徙過好幾次。首先是要通過普查把名單盤出來,做到心裡有數。然後找專家鑑定,確定不同故居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再研究具體的保護措施。』馮驥才說:『「保護」,就要扎紮實實拿出搶修的時間表,而不能像老北京的四合院那樣,就放那,讓時間和大自然來侵蝕。』 (本報特派北京記者 劉佳雪/報道 趙毅亮/攝)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