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籍修復:妙手保文章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9 00:00|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529| 評論: 0|原作者: 李緒傑|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史纂左編(明版)】未修復前 書頁補破 , 書口處較為關鍵 修復整理書頁 修復後壓平保養 ...

【史纂左編(明版)】未修復前

書頁補破,書口處較為關鍵

修復整理書頁

修復後壓平保養書頁

齊書頁以下欄線為基準

紙捻裝訂書頁

剪裁書頁

裝訂封面前的準備

裝訂

【史纂左編(明版)】修復後

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始自公元八世紀前後,在其後的一千二三百年裏,得到廣泛應用與發展,創造並積累了無比豐富的雕版印刷品,今人泛稱其為『古籍善本』。這些古代的書籍,記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真是所謂的『文章千古事』。中國造紙術與制墨技藝的發展與改進,也促進了雕版印刷典籍的繁榮與發展。

雕版印刷之書籍,歷經劫難,傳至今日,所能見者,亦數以千萬計。由於古代典籍絕大多數都是紙製品,在其保存與傳承過程中,難免會因各種情況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老話說紙壽千年,隨着時間的推移,修復老化的紙張是今人保護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是何種因素所導致典籍的損毀與殘破,都需要對其進行整理、養護與修復。

古籍修復是一項特殊技藝,從事古籍修復工作不但要熟悉歷史上各個時期典籍的版本與裝幀形式,還要了解各個時期典籍所用紙張及不同地域的裝幀風格。操作中,更需要有嫻熟的技藝。修復一本典籍往往涉及到諸多工序,一招一式皆有其規範與標準,這對從事典籍修復人員的素質修養及操作手法要求極高。

目前,典籍修復,除國有企事業單位承擔此項任務以外,在民間尚有致力於此項工作的熱心人士,從事着散落在民間古代典籍的搜尋、整理與修復工作。

辛卯歲末,筆者入川隨性而游,在成都杜甫草堂之詩聖文化園,偶見一草堂書社,竹木蕭森,曲徑通幽,几淨窗明,陳設雅致。其地左毗琴社,右鄰茶苑,庭院角落,秀蘭香凝,真正一好去處。主人郭雲龍先生和侯英女士正在埋頭整理典籍。筆者對典籍修復興趣濃厚,在此後數日內,一直蹣跚於此處。據主人介紹,典籍修復的工序步驟繁瑣,從事此項工作,在細心的基礎之上還需要有耐心。在此,以明代萬曆時期雕版印刷【史纂左編】殘本為例,來了解一冊典籍的基本修復過程。其過程可分為兩大步驟:一、制定修複方案,配備修復工具及用品;二、實施修複方案。具體細節可以分為14步:配紙染色、拆書分頁、理平書頁、書頁補破、壓平保養(書頁)、還原書頁(對摺書頁)、齊欄、壓平保養(全書)、訂紙捻、上書皮、打眼裝訂、執刀裁切、打磨切口、貼書籤。

據了解,民間古代典籍的收藏數量驚人,收藏隊伍龐大。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更應保護好、利用好民間這一寶庫資源,使之有效地服務於社會。同時,也期待國家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和扶持,鼓勵支持這種民間的『文化守望』。

雲龍心語

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以收救古籍為己任。收者,全國遍求古籍善本。救者,保護,修復,傳承。憶收救之初,每見損毀嚴重之典籍,痛心疾首,尤其巴蜀之地,四季陰濕,蟲蠹鼠齧,古代典籍損壞最重,遂立志修復古舊典籍。余以上世紀八十年代油印版本學教材為基礎,學習典籍修復,反覆實驗,多方求教於古籍書店老前輩,孜孜以求,至今略通古籍修復技藝。余有心為保護『載道文章』盡一份綿薄之力。

常見裝幀形式

經折裝 按順序將書葉粘接後,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覆摺疊,再粘貼書衣的裝幀形式,這種裝幀源於摺疊佛教經卷,故名經折裝。

包背裝 將寫、印好的書葉以無字的一面對摺,折邊朝左,余幅朝右形成書脊,再打眼,用紙捻把書葉裝訂成冊,然後用一張書皮包裹書背的裝訂方式。

線裝 將寫、印好的書葉以無字的一面對摺,折邊朝左,余幅朝右形成書脊,加裝書皮,然後用線把書葉連書皮一起裝訂成冊,訂線露在外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