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學界追思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寨先生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26 00:00|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601| 評論: 0|原作者: 趙_|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寨先生於 2012 年 3 月 7 日溘然長逝,走完了他不平凡的 90 載春秋。這位中國當代文學的學科奠基人,為世人留下的不僅是豐碩的研究成果, ...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寨先生於201237日溘然長逝,走完了他不平凡的90載春秋。這位中國當代文學的學科奠基人,為世人留下的不僅是豐碩的研究成果,更有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的為人準則和紮實謹嚴的治學態度。

323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在北京為朱寨先生舉行了一場莊嚴肅穆的追思會,眾多文學評論家,曾與朱寨先生相交、相知的同事、友人,紛紛從京城的各處趕來,情真意切地追憶朱寨先生的生前事,用一種最為質樸的方式為老先生送行。

朱寨先生早在上世紀40年代即投身革命文藝事業,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師從周揚、何其芳、陳荒煤、嚴文井、艾青等大家,後來長期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的評論與研究,是『文革』前全國少數幾位這一領域的專門家,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學科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在新時期文學興起之初,朱寨先生首先提出『新時期文學』的概念,滿腔熱情地撰寫了一系列評論文章,率先肯定了劉心武的小說、蘇叔陽的話劇等新人新作。他在參與和主持的幾屆茅盾文學獎評獎中,先後推出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等重要作品。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先後主持編寫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和【當代文學新潮】,系統而全面地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歷史經驗,為當代文學的學科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誠如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的唁電中所說:『朱寨先生的逝世,是當代文學研究領域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是全國文學界的重大損失。』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張炯回憶道:『他治學態度極為嚴謹,在編寫【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的過程中尤為講究一手資料的搜集,要求合作同志從【文藝報】的第一期開始逐期翻閱,以把握文學思潮的細微演變過程。對於每一個學術問題,充分發揚學術民主,總是引導大家反覆討論,集思廣益,以求研究更加全面。』文學評論家雷達說:『改革開放初期,文學評論總是充滿了政治元素,朱寨先生並不為此所左右,而是始終講究藝術規律,注重文學性。比如對小說【人到中年】的分析,見解深刻,論述精到。』

文學評論家劉錫誠說:『朱寨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始終保持着一名學者應有的風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文學評獎受到污染,朱寨先生痛心疾首,他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堅持按文學的標準對作品作出評判,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佳作。

文學評論家謝冕說:『他是一個在青年時代就經歷過血雨腥風的老革命、老「延安」,但在我們面前始終如同一個最為普通的人,從不炫耀自己的過去。』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包明德說:『朱寨先生的眼神總是蘊涵着豐富的內容,比如謙遜、關愛與信任。』

離休之後,朱寨先生仍舊關注着當代文學的創作與研究現狀,關心研究室與學科的建設,關心研究會的發展。他多年前便患上癌症,卻不顧體弱多病,堅持寫作評論與回憶文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為當代中國的文學事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革命鬥士!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