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 本年度評選活動自2011年11月底啟動,經發掘單位申報、中國文物報及專家推薦、國家文物局審核,評選活動辦公室在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用『大豐收年』來概括本屆評選的特色。從主辦方提供的資料分析,本屆入圍終評的25個項目普遍學術價值高、影響大。尤其是『三普』成果顯著:一些遺址和墓葬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如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浙江桐廬方家洲遺址、內蒙古魏家窩鋪遺址、西藏羌姆石窟等等。此外,區域性調查項目結合重點發掘的方法成爲大型考古工作的方式,如嵩山東南麓舊石器地點群及老奶奶廟遺址、陝西洛南盆地張豁口舊石器時代遺址等,從更高的視角解決了區域文化的性質問題;持續多年的老遺址如二里頭遺址、漢魏洛陽故城也均有新發現。 在充分認識到『十大新發現』的重大學術意義的同時,評委們對其今後的保護工作亦十分關注。此次評出的項目中,有些就面臨著『消失』的威脅。如,四川宜賓石柱地遺址屬於向家壩水電站淹沒範圍;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所在地是重要的菸草種植區域,曾多次大規模平整土地,與奇和洞相鄰的一座同時期遺址就已被破壞;遼寧建昌東大杖子墓地全部疊壓在現代村莊之下……專家表示,『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身份不是『護身符』,後續的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