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課間,蘇州十中學生在季玉廳前閱讀。資料圖片 第十三屆『雨花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頒獎典禮日前在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舉行。曹文軒、范小青等作家和中學生一起探討閱讀、寫作及文學。作家們都談到,閱讀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人的精神發育史。然而,中學生的時間大都花在了題海戰術上,無法通過中學階段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養成閱讀習慣,以致到了大學還是不懂閱讀、不會寫作。 功利化教育成『攔路虎』 天堂是什麼模樣?在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心裡,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而在高二年級學生邵雨翔的心中,這個『天堂』越來越模糊。近期結束的『小高考』讓他從9門課中解放出來,以為能稍微輕鬆點,但看到繼續排滿語、數、外的課表,他感覺『壓力山大』。他告訴記者,別說課外閱讀、寫作了,現在連睡覺的時間都感覺不夠,所有事情都在為一年後的高考『讓道』。 『現在電腦、iPad、手機很普及,我們更傾向於時效性和娛樂性強的閱讀方式』,同樣在讀高二的王淑鳳同學告訴記者,『除了特別愛好閱讀的同學,真正能堅持去讀課外書籍的很少,這也導致我們寫作時素材不足、思想深度不夠。』 不僅僅是學生,現在的一些家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語文老師戚迎慶給記者講了一件事:學校曾經把閱讀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過了一段時間,家長便開始質疑學校,為什麼沒有手寫作業,而僅僅只是閱讀。尤其是一些理科班的家長,他們覺得,『理科生不需要掌握太多文學知識,訓練好邏輯、推理能力才是關鍵』。 戚迎慶說,我們的教育過多強調了數理化,而忘記了語文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學校層面也有問題,現在的校園越來越像生產車間,太過於程序化、規範化。』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詩性教育』倡導者柳袁照給記者打了個比方:現在學生的寫作就等於高鐵,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也就是根據考試的要求,把寫作的得分點轉化為一個個站台,到什麼時候訓練什麼內容,這次考試訓練立意、下次訓練描寫、下下次就訓練議論,雖然都是必要的,但是太流程化,而不是心中情感像清泉一樣自然噴發的過程。 柳袁照告訴記者,時間、興趣包括重視程度不夠都是表現,導致學生閱讀、寫作不夠的最根本原因在於當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傾向,導致學生、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對於閱讀的輕疏。 『閱讀,親近文學,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它宛如一位常伴人身邊的良師益友,還會使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完善其人格。』柳袁照說。 遠離文學我們將變得平庸 與作家對話,探討文學的魅力是此次頒獎典禮的高潮,一個多小時的熱烈交談,你問我答,沒有間斷,作家把自己的閱讀和寫作體驗、人生感悟奉獻給了這群熱愛文學的中學生們。 『文學即人學』,作家范小青這麼告訴參加頒獎典禮的中學生們,現在我們面對的社會比較浮躁,但是當你寫作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自然而然地收回來,就會安靜。在安靜地把心收回來的同時,又會把自己許多的情懷、想法以及欲望通過文字發泄出去,在這種一收一放的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可用語言來說明的一種收穫,這種收穫會伴隨我們一輩子的成長和進步,當然這是潛移默化的收穫。 針對江蘇省天一中學學生提出的『理科生該如何親近文學』這一困惑,作家曹文軒說道:『其實,文理是相通的,文學可以幫助你培養理科所需要的想象力,理科嚴謹的態度則會「反饋」到你文學的閱讀與創作。把文學的唯美主義和理科的批判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從字裡行間去領悟道理,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在這個無休止的過程中上升。』 『你丟了這個可以,丟了那個也可以,但是閱讀不能丟』,『寫作則是高層次人才、高端人才的第一能力。』曹文軒表示:『一個從政的人,如果他所有報告都需要秘書起草,那麼這樣的政治家充其量只是一個政客。我心目中偉大的政治家都是偉大的文章家,馬克思是,恩格斯是,列寧是,毛澤東是。』 讓文學在青少年中率先回歸 頒獎典禮後三天,記者再次來到蘇州十中。 積極爭取此次頒獎典禮承辦權的柳袁照告訴記者,這是雨花獎第一次從高校『搬』到了一所中學,學校是想藉此機會把著名作家引進校園,讓他們直接和學生見面,進一步打通文學和教育連接的渠道。『期待通過耳濡目染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閱讀、寫作的熱情,從而呼喚文學在青少年中率先回歸。』 在交談中,吳SE同學告訴記者,他們班同學都喜歡上語文課,影響他們的正是語文老師戚迎慶。『戚老師的課很有個性,每節課開始時有個演講環節,主題由我們自己定。為了準備演講,我們都會翻閱大量書籍,這在平時幾乎不可能去做。』一年下來,吳SE的文學知識不知不覺增加了,寫作水平也提高了。他認為:這才是語文課! 柳袁照說,現在的境況下,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必須留給學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我們也要改革我們的理念,到底什麼樣的才是好作文。高考得高分的是好作文,還是真情流露的才是好作文?我們要改變考試引導寫作的現實,拿出一套客觀、全面的評分標準。』 『大方向確定後,我們還要做好細節的把握,把文學融入學生生活,引導他們親近文學。比如學校可以編寫文學校本教材、開設審美課堂,組織知識小競賽、詩歌大賽等寓教於樂的活動,有能力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組織學生進圖書館閱讀、寫作。教師則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推薦一些好的書目,定期開展文學分享會,讓文學在學生身邊觸手可及。』柳袁照說道。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