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孩子要到博物館來,我們也覺得這樣度過五一挺有意義。』今年五一期間,甘肅省博物館裡遊客熙熙攘攘,蘭州河口的曾志夫婦帶着女兒興致勃勃地參觀。免費開放之前,他們只來過一次,而免費開放以後,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就帶孩子趕過來參觀。 自2008年被確定為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七個試點省之一以來,甘肅已有134個博物館紀念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數量居全國第一,其中112個得到中央財政補助。而在10年前,甘肅省的博物館數量僅為現在的一半。 免費帶來新氣象 蘭州市民李富貴第一次來省博物館是好幾年前,那時候還得買門票,他只去了一次,博物館免費開放後就去得比較頻繁了。他帶着8歲的女兒李欣毅來到博物館,孩子很興奮。李富貴說:『她是第一次來參觀,我覺得五一帶孩子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增長一些知識,她將會受益匪淺。』對於博物館這幾年的變化,李富貴說:『和幾年前相比,現在的場館建設、安保措施都完善了很多。博物館裡高科技的運用更多了,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小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她很喜歡看。』 李虎是蘭州交通大學的大一學生,看了同學的一些博物館的照片,感覺挺不錯,就趁着假期和兩個從武威來的同學跑到博物館轉了轉。『五一節大家都到處旅遊,我們也到這裡來「旅遊」一下,增加自己的見聞。』 資金依然不足 雖然國家每年有1.5億元的補助,但是,這些經費主要是為維持各個博物館的正常開支,能夠保證博物館日常運轉。博物館要做一些科研、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安全消防設施的完善、更新,依然顯得捉襟見肘。 據統計,甘肅省博物館、紀念館由2002年的66個增至目前的159個,列入中央補助的112個,另外幾十個沒有補助的博物館只能勉強維持。一般而言,在地方上的博物館,對展覽進行完善,維護水電暖等設施,保證開放服務活動,每年所需金額大約五六十萬元。但對一些文物的專項保護、科技維修,所需數額較大,動輒幾百萬元。 好平台帶來多元化需求 甘肅省112個博物館自免費開放以來,觀眾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前外地遊客居多,如今本地市民和學生占了主導,博物館的角色也從參觀展覽逐漸變成了公共教育場所。 觀眾對博物館的展覽陳列需求更是多元化。在收門票時期,展覽的內容幾年都不變,本地居民看過幾次也就漸漸失去了興趣。隨着免費開放活動的推廣,博物館的展覽也隨着人口半徑的變化發生了變化。博物館秉承『常辦常新』的原則,在辦好基本展覽的基礎上,經常增加臨時性的展覽,引進國外的、省外的文物資源,既滿足了遊客的需要,也帶給市民更新更好的精神盛宴。 專業隊伍力量仍顯薄弱 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馬玉萍告訴記者:『博物館工作目前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第二個是人力。國家的大力支持解決了我們在資金方面的問題,保障了我們正常的工作開支,現在存在的主要是「人」的問題。』 博物館工作涉及20個左右的專業門類,從展覽到文物本身,各項工作都具有極強的專業性,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更好完成各項工作。 據統計,甘肅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剛過三千,專業人員所占的比例較小,而且分布不均。在省直屬的單位里,人員都集中在敦煌研究院、省博物館等幾個重點單位。 博物館免費開放已有四年,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個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核標準。『沒有考核體系,工作的規範性、操作性就很難要求。』馬玉萍說。博物館館長作為博物館的核心領導,完全由地方組織部門任免,是否擁有專業的知識,是否從事過相關的工作,都不得而知。馬玉萍不無擔憂地表示:『博物館的大小類型也沒有一個最低的限額,有些博物館總共就五六個人。要做好工作,就會特別費勁。』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