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天堂該是什麼模樣? 世界著名詩人、有『作家中的作家』之稱的前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回答:『天堂應該是圖書館模樣!』 在杭州,就有這麼一家天堂一樣的圖書館。 硬件國內頂尖,軟件國內一流,多元、親和、智能化,館舍設施溫馨舒適,家居式的閱讀環境,文化部領導稱讚杭州圖書館是『中國最好的圖書館』;讀者則將其譽為『天堂一樣的圖書館』。 然而,有着如此美譽的圖書館的館長褚樹青,卻有一個很不雅的外號:『乞丐館長』。 清秀,儒雅,挺拔,渾身書卷氣的褚樹青何以會有這樣的外號? 這個外號源於褚樹青人道、人性、人文的辦館理念。 『天堂』裏的『乞丐館長』 透過落地玻璃窗,杭州新城市民中心巍峨的建築拔地而起,溫暖陽光透過玻璃滿室生輝。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聊起一年前發生的那件轟動全國的微博事件,杭州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說:『都過去了,還提它幹什麼?』 但記憶依然清晰。 那一晚,褚樹青的手機幾被打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記者紛紛來電,內容全是與他的那句話有關。 中國圖書館一向更願意向體面的文化人敞開,引車賣漿者流免進。一些圖書館門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謝絕入內!』 這與褚樹青的理念違背。圖書館具有公益性,把讀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絕部分人進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 2003年起,褚樹青就帶領杭圖走上了免費開放之路。 『公共圖書館是公眾的文化空間,任何公民都有權進入,即便是一個乞丐。』他說。 乞丐和衣衫破舊的民工小心翼翼進來了,無人阻攔。於是他們便堂而皇之地進來,讀書,看雜誌,甚至納涼。 見此,讀者不幹了。一讀者找到褚樹青抗議:『圖書館怎能讓乞丐進入?我們不願和乞丐一起看書!』 面對質問,溫文爾雅的褚樹青不慍不火:『我無權拒絕乞丐進入,但你有權選擇離開!』 就是這句話被人發在微博上,頓時觸動了社會的神經,引發人們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和思考。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一場公共圖書館辦館理念的大討論由此引發;美國世界日報以整版的篇幅報道說:具有150年歷史的公共圖書館概念在大陸首次落地…… 網上議論更是鋪天蓋地:『尊重眾生平等,才是真的進入成熟社會。這位館長值得尊敬。』『杭州圖書館是一個偉大的圖書館,「乞丐館長」是一個偉大的館長!』 從此,褚樹青便有了『乞丐館長』的外號。 歪打正着入『天堂』 1981年高考結束,因偏科嚴重,褚樹青落榜。 人生的路該向何處去? 褚樹青一心想考古籍專業,他太喜歡古籍了,這和他與圖書館的結緣有關。 褚樹青對圖書館的喜愛似乎與生俱來。1963年出生的他,從小就跟着在中學當老師的媽媽去圖書館。圖書館那散發着淡淡書香的氣息和寧靜安謐的氛圍使他入迷。只要有時間,他便會泡在圖書館。 『長大了,建一個天堂一樣的圖書館!』少年儲樹青這樣想。 因此,從小學到中學,他一直是圖書館的志願者。 高考落榜後,剛好杭州圖書館招人,他考取了,被分配在古籍部工作。 失之東隅,得之桑榆,他竟歪打正着:每天與古籍打交道,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工作! 其時全國正在掀起一個整理古籍高潮。杭圖古籍部的重點工作是古籍文獻整理、版本及金石拓片鑑定等工作。古籍部十多個博學的老先生成了他的導師,專家們傾其所有向他傳授古籍知識。 1986年,杭州圖書館浣紗新館落成。落成典禮上,他結識了中國著名古籍版本目錄學專家、上海圖書館名譽館長顧廷龍。顧老在杭州期間,他受命陪侍左右,幾天下來,顧老對他很有好感:『這小囝蠻好,我喜歡!』 那些天,顧老和他談古籍,談書法,一老一少有聊不完的話題。 『老人家溫柔敦厚,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他的道德文章,他的滿腹知識,都對我影響很大。』褚樹青追述道。 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何槐昌先生退休後到杭圖幫忙,褚樹青又多了一位導師。何老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知識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在專家們的精心指點下,褚樹青的學業突飛猛進。1990年,他出任杭圖古籍部主任,開始主持整理『文革』劫後倖存下來的古籍,為文獻做鑑定,進行刻書年代考證,整理碑帖、信札等。其間他主持完成了【杭州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館藏南宋史文獻目錄】、【館藏叢書子目】等圖書的編纂。【杭州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收集了600多種、共5000余冊善本圖書,書目編輯質量之高得到國內專家高度肯定,後被全國【續四庫全書】編委會列入『工作目錄』,成為【中國古籍總目】的合成書目。他主持整理完成的古籍計有兩千種之多。 1996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合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褚樹青向大會遞交論文【論明代徽州的刻書】,獲優秀論文獎,這是浙江省第一篇獲獎的古籍論文。 『天堂』的門應向所有人敞開 天堂,只有積德行善者才能進入。天堂之門並非人人能進。 但圖書館不應有門檻,圖書館的門應向普羅大眾敞開,否則,何來圖書館的公共性? 1998年,褚樹青就任杭圖業務副館長。上任伊始,即迎接文化部4年一度的圖書館業務考評。 此時的『天堂』很使褚樹青失望:80個員工,本科以上才5人,館藏圖書才80萬冊,每年購書款僅100萬元,其時正是破牆開店搞經營餘熱未消,圖書館大部分場地用於出租賺錢,向讀者開放的面積僅500平方米。館舍簡陋,制度不全,更缺乏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 考評沒能通過。在全國省會城市圖書館考評中,杭州排名倒數第一! 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久負盛名的刻書、藏書中心之一,中國最早引進西方公共圖書館理念的城市的圖書館,在全國省會城市圖書館中居然排名末位,作為業務館長,褚樹青感到無地自容! 2000年,杭州市公開招聘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在競爭中勝出,出任館長。 構建一個天堂一樣的圖書館!褚樹青實現理想的機會來了。 上任之後,他對圖書館進行整頓,將出租的場地收回,小部分重新招標出租,大部分向讀者開放,開放面積從500平方米增加到1300多平方米。接着,他推出一項改革:14歲以下兒童、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軍人辦證免費,家庭困難讀者免交押金。此舉馬上贏得了一片叫好聲。 褚樹青發現,我國圖書館數量眾多,學校、單位、企業都自辦圖書館,到上世紀80年代後,企業圖書館逐漸消失,學校圖書室也萎縮了,加上圖書館為創收向讀者收費,圖書館功能被嚴重削弱。杭州的區縣圖書館一年的購書經費多的一年10萬元,低的只有4到5萬元,處於半死不活狀態。 他決定對圖書資源進行整合。2003年,他對全市7個縣市區的圖書館進行聯網,實行『一卡通』,市區包括7個縣市的讀者憑『一卡通』可在杭圖和7個縣市區任一圖書館借閱。 這是國內圖書館第一次實現城鄉區域一體化,公共圖書館第一次在杭州地區實現共建共享。 同年,他創建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圖書基金會,吸引民間資金彌補館藏不足,第一年就募捐到20多萬冊圖書。 褚樹青始終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性應體現在無償服務上。可是我國圖書館都在收費,公共性如何體現? 杭州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進入免費時代。 在『一證通』的基礎上,他開始構建『中心館――總分館體系』:整合杭州各縣市區的圖書資源,這一體系可保證讀者方便、快捷、最大化獲取文獻、信息。『中心館――總分館』集合了全市13個縣區市構成一個完整的四級網絡體系:杭圖是中心館,13個縣市區是總館,鄉鎮街道是分館,村和社區是亞分館。杭州市實現了城鄉公共圖書的全覆蓋。中國圖書館協會認為,該體系解決了中國地級市圖書館的困境。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大信息管理系李國新教授認為,『中心館――總分館制』應該在全國大力推廣。 褚樹青的一系列改革使杭圖走出困境,開始躋身中國圖書館的前沿。 中國最好的圖書館 讀者一片叫好聲:杭州圖書館,天堂一樣的圖書館! 杭圖無疑是國內硬件最好的圖書館。 天堂有門檻,圖書館這個天堂卻不能有門檻,任何人都應允許進入!褚樹青的口號是『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平等、免費、無障礙』,對讀者實行『零門檻』,借書不需押金,讀者憑身份證和市民卡就可以把書拿回家。杭圖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全免費公共圖書館。 在新館建館之前,美國駐滬領事館曾專程派人來訪。你是哪個國家留學回來的?沒出過國?那你的公共圖書館的理念是怎麼來的?領事館文化參贊好不驚訝。美國領事館發來邀請,於是就有了褚樹青赴美考察之旅。從國會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到社區圖書館,褚樹青對美國圖書館進行了詳盡的考察。這次考察使褚樹青頭腦中的『天堂』更完美,也更堅定了他人道、人文的辦館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務。新館開張,讀者紛至,日均接待8000人,高峯時逾兩萬多。 各界對『天堂』的讚美日增,滿足了嗎?沒有! 網絡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們上網查找資料甚至讀書已成為許多人足不出戶的閱讀選擇,這對圖書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圖書館會否因此消亡?一種深深的憂慮在圖書館界瀰漫。褚樹青卻認為: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融合視頻技術,集合文化、表演、傳播等一切概念,打造全媒體的現代意義的圖書館,這樣的圖書館才更具生命力。 大英圖書館2004年對外公佈了一份題為【衡量我們的價值】的報告引起褚樹青的注意。報告稱,該館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為3.63億英鎊,其中3.04億為直接效益。 圖書館也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答案是肯定的。城市圖書館是市民的精神糧倉,是經濟的晴雨表,是城市興衰的象徵,城市圖書館對一個城市經濟能起推動作用! 中國的圖書館也應建立這樣的評價體系!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圖書館統計與評價專業委員會,褚樹青被推薦為主任,杭圖成為圖書館績效試點。 公共圖書館屬政府全額撥款單位,這一性質導致了我國圖書館長期『等、靠、要』。褚樹青借鑑企業管理經驗,將『績效』概念引入杭圖,以『投入―產出』為核心,從內部管理與外部社會評價兩方面開展了探索。新的改革又開始了。他邀請北大、浙大等圖書館學專家對杭圖的社會經濟價值進行評估,杭圖2009年的效益成本之比為1:1.8688,即對杭圖一元人民幣的投入可以得到將近二元人民幣的直接效益回報。這樣的研究在我國圖書館界尚屬首次,不僅具有開創意義,也證明了公共圖書館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褚樹青構建的『天堂』影響日增,好評如潮。原文化部副部長、現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稱:杭圖『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圖書館』;一位中央領導驚嘆杭州圖書館『無與倫比』!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合會主席艾倫・泰塞稱讚杭圖『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圖書館學習』!圖書館學資深專家、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吳慰慈稱:『杭州圖書館是一個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標誌!』 21世紀中國圖書館的引領者 2010年底,國際未來圖書館論壇在丹麥第二大城市奧爾胡斯舉行。 在演講大廳,100多位來自30多個國家的圖書館界專家已就坐。 論壇主持人、奧爾胡斯圖書館館長勒夫宣佈:請中國代表褚樹青演講。 褚樹青西裝革履登上講台。 是幾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共同把他推上這個講台的,美國青樹基金會向論壇推薦的理由是:『杭州圖書館館長褚樹青是中國最優秀的圖書館館長!』 褚樹青先用英語做了自我介紹,接下來說:『我的英語和你們的外語一樣差勁,因此,我還是用母語演講比較自如。』 東方式的幽默,大廳響起一片笑聲。 作為三位被選定的核心演講嘉賓之一,褚樹青此次演講的題目是:【把圖書館打造成為市民生活『第三文化空間』】。 褚樹青在演講中說,家庭是『第一文化空間』,單位是『第二文化空間』,兩者之外的空間便是『第三文化空間』,後者無疑更具有多元性和公共性,是滿足人們無法在第一和第二文化空間獲得的所有其他文化需求的地方。第三文化空間的圖書館具有開放、自由、多元、交流、學習等特點,包含學習、靈感、交流和演出四個空間。未來的公共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具有生活化特質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融入人類的一切文化元素,具有文化綜合體的特徵,而不是一個單純獲取信息和知識或接受教育的場所。21世紀的城市公共圖書館應該成為城市的第三文化空間,成為市民最想去、最喜歡去的文化場所。因此,把圖書館打造成為市民生活『第三文化空間』,將是21世紀圖書館發展的目標。 對未來圖書館的這一戰略思考頓時在論壇上引起巨大反響,演講結束,代表們排着隊競相與他握手表示祝賀。 褚樹青構建的天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為21世紀圖書館的引領者,褚樹青還有什麼希望?他笑了:『願人間處處有「天堂」!』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