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三聯的分社元年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14 00:00|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577| 評論: 0|原作者: 莊建|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陽春三月,黃浦江畔。盎然春意中舉行的三聯書店分社建設現場研討會冷靜不乏激情。 80 年前,三聯書店在腳下的土地誕生。今天遞進的會議議程,如輕剝春筍,層層深入,漸漸進入三聯改革的歷史節點:分社元年。 ...

陽春三月,黃浦江畔。盎然春意中舉行的三聯書店分社建設現場研討會冷靜不乏激情。80年前,三聯書店在腳下的土地誕生。今天遞進的會議議程,如輕剝春筍,層層深入,漸漸進入三聯改革的歷史節點:分社元年。

三聯的歷史方位

10年中,三聯書店走過了一店三分爲生活、讀書、新知三個編輯部,又成立相關出版中心的過程。

今年年初,三聯學術、文化、綜合分社,上海公司開始運作,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聯合創立的國際文化公司簽約。專題項目部、對外合作部相應建立。三聯書店新的發展機遇,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後,在加快文化發展、文化繁榮的新形勢下到來。

走到分社元年門檻之前的那段路程,於三聯的大多數員工,並非完全自覺。長期以來,三聯的經營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店領導層,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已經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推動建立分社,將發展的擔子壓給中層管理者,編輯部門的設置要變,負責人的職能和權限要變,部門內人力資源的調配以及運作模式要變,對部門的績效考核方式要變,店裡想通過建立新的機制,儘快從『小而特』向『中而優』發展,在中國出版領域發出更大的聲音,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此舉在編輯部會引起不小的震動。『「狼真的來了」。分社不再是「紙面文章」,而要運營了。困惑、迷茫甚至感到前途未卜。大家感覺我是像「李鴻章」一樣來籤條約的。』文化分社社長鄭勇說。『心中沒底,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綜合分社社長張荷這樣描述心情。

三個月過去了,編輯部在接受了這一切之後,煥發出了活力:策劃選題變得積極,選題的亮點明顯增多。部門的管理、經營意識增強。而這些,是過去在編輯室、中心模式下從來沒有過的。

三聯的清醒

改革最核心的變化,是使分社獨立面對市場。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如何處理規模與特色的關係,三聯的品牌建設何去何從?每一個擔著分社管理責任的人,肩上沉甸甸,心裡更不輕鬆。

『總經理樊希安對三聯的選題有一個批評很準確:缺乏整體性、現實感、市場意識。分社改革幾個月下來,第三個問題上成效很明顯。以前做選題,會首先想到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但現在我真的會先算帳。很多選題非常好,卻擔心賠了之後會拖累分社。目前人文社會科學選題魚龍混雜,當然短期肯定會有錢過來,但長期看會怎樣?現在分社都在說分,我說的卻是三聯整體品牌形象的問題。不管你將來如何分,讀者還是只認三聯。』學術分社馮金紅的糾結,在分社建設中具有普遍性。

學術分社社長舒煒贊同已確定的考核模式。『店裡給我們分的毛利指標比較高,要我們承擔比較大的學術出版規模。規模相當重要,不上規模,影響力施展不出來,效益也出不來。但規模應是由暢銷書、優質圖書帶動的規模。學術分社還是要走三聯學術精品的路線,求精、求高、求影響。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理論、學術普及以及文化普及的分量。』

『現在找上門的書也不少,甚至提出包銷、贊助。但我們做分社元年不是做分社一年,要打基礎、持續發展,陣腳不能亂,要有所爲、有所不爲,該堅持的還要堅持,不能因爲有經濟壓力方向大亂。』文化分社社長鄭勇說。

『作爲一個出版團隊,要考慮自己的定位,即競爭能力在哪裡?競爭對手在哪裡?讀者爲什麼喜歡你?市場爲什麼接受你?如何在讀者中建立起品牌和口碑,這是我們競爭意識的一部分。』『我希望大家關注一下三聯學術圖書的傳統。文化大發展中,出版物的商業化、娛樂化、輕浮化、碎片化值得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要不要保持出版業的真諦,出版書不僅僅是爲了娛樂、傳播,其核心價值是傳遞人類的經驗和思考。三聯學術著作出版的標準,應有時代性、前沿性、思想性、學術規範。』副總編輯潘振平的堅持在三聯編輯中有深厚的基礎。

總編輯李昕的話,此時聽來深有意味。『轉型中首先遇到的是管理權限的下放與更多的強調市場的導向。各分社一定要處理好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規模和出精品的關係,多出書和出好書的關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分社自身發展和全社整體圖書發展規劃的關係;圖書出版上堅持傳統和勇於創新的關係。三聯過去贏得品牌不是靠規模,而是靠打造精品,以少勝多。過去出版社都小,「小而特」成爲三聯的亮點、優勢。但是今天大家都大了,你還小,你的「特」就被湮滅了,發展壯大在今天已經成爲三聯維護品牌、建設品牌的必要條件。三聯今天必須做大規模,但是絕對不能以犧牲質量爲代價,做大規模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和弘揚我們的品牌,不能改變三聯一貫出精品、出好書的思路和傳統。三聯的書應該在思想上引領時代或者爲時代潮流推波助瀾。我希望各分社不要緊緊把眼睛盯在完成創利指標上。讀者對三聯是有期待的,三聯必須滿足讀者的這種期待,到年底盤點的時候,三聯必須得拿出對廣大讀者有影響力的品牌圖書。』

在發展與經濟的壓力之下,不忘三聯的傳統,不負讀者的期望,不鬆懈品牌的建設,三聯人的選擇,既有對其他社發展經驗的借鑑,也有對自身教訓的汲取。

三聯的希望

樊希安就要去與中國出版集團簽訂任務書了,集團要求三聯每年的主營業務和利潤都要遞增10%

此刻,各分社正與三聯書店簽訂雙效目標責任書。『向管理要效益』,正在三聯的實際發展中體現。

舒煒對學術分社方案的描述浸淫著長遠的思考。他想扎紮實實地把生產經營的創造活力,在分社體制里呈現出來,爲此,建立了每周兩小時例會制度,專門討論圖書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下半年至少每月要跟財務對一次帳,看銷售、回款情況。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學術出版要做求新求變的努力,強調出有思想性、現實關懷的書,把握閱讀的新潮流、新動向。力爭每年有一兩本時尚一點的書,凝聚一批有活力的年輕作者。』

鄭勇的方案洋溢著興奮。『使每位成員認同並投入到分社的運營,這是分社體制改革成功的關鍵。三聯人不單純是爲規模和效益工作,而且有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出版理念。我們會把壓力變成動力,通過新機制、新體制的運營,發掘員工的潛能實現2012年的目標,兼顧未來的發展。』

張荷的方案則以柔情降解著改革的陣痛。『我們爭取把規模做大。堅守三聯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出版理念,追求創新、有深度、有廣度、視角新穎的出版風格。』『我們鼓勵團隊合作精神,老編輯多些擔當,帶動新人共同完成指標。獎金分配要有利於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培訓是要重點抓的。希望通過一兩年,使每個人逐漸形成編輯整體策劃能力,使編輯隊伍成爲勝任整體策劃的隊伍。』

『我們今天是在寫三聯店史。三聯100年的時候,今天的一切,會記上怎樣的一筆?』李昕在問自己,三聯的每一個人都在捫心自問。

樊希安說著他的夢想:『在未來三年左右成立三聯出版集團。』這也是當今三聯班子的共識。眼下成立分社,是在爲此做組織上和實力上的準備。

在討論中,『老沈(昌文)的夢想』、『老董(秀玉)的執著』不斷被提起。『我們要去建設三聯的品牌,而不是去消費這一品牌。』張荷說出了今日三聯人的擔當,這也正是三聯真正的希望所在。

三聯的傳統在。傳統以它自身的頑強,護佑著三聯。這是三聯與別人不同的財富與資源。一代代三聯人將自己的心智、追求融進一本本書中,最終凝聚成的品牌,作爲核心競爭力,參與著三聯的改革與發展。

鄭勇描繪的文化分社到2015年的發展遠景很是鼓舞人。『我希望文化分社將來走向獨立,我們現在只是大樹的樹杈,希望那時會變成文化一棵樹、學術一棵樹、綜合一棵樹……這樣三聯才能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