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永遠的汪曾祺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17 00:00|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785| 評論: 0|原作者: 韓小蕙|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1997 年 5 月 16 日 ,一代大家汪曾祺先生,遽然離開了我們。 77 歲的汪先生撒手人寰,走得非常倉促,震驚了文壇,令千千萬萬熱愛他作品的讀者黯然神傷。 15 年來,他的書被一 ...

1997516,一代大家汪曾祺先生,遽然離開了我們。

77歲的汪先生撒手人寰,走得非常倉促,震驚了文壇,令千千萬萬熱愛他作品的讀者黯然神傷。15年來,他的書被一印再印,據不完全統計,已出版40余種。年輕的一代又成長起來,『汪粉』的陣營越來越擴大。雖然,他生前沒有任何『主席』、『委員』的職位和光環,但他是屹立在當代中國文學史冊上的永遠的一座高峰,盤點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人們每每都會輕輕說出:【沙家浜】、【受戒】、【大淖記事】……

15年來,他的讀者、學生、弟子、追隨者、親朋好友,也一直在懷念著他。這些天裡,借著他忌辰的到來,很多人聚在一起開紀念會,又或三三兩兩地約談,大家都在緬懷他――誦讀他的作品,說起他的爲人,討論他的作品留給我們的意義所在:

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說:『懷念汪老,也是在懷念文壇的一種品格。作家活在作品裡,也活在文壇的口碑里。汪老是一個可愛的老頭,一個才華橫溢的老頭,跟他在一起很溫暖。當年我們一起參加紅塔山筆會時,每晚大家都聚在他的房間裡,聽他談天。他當時寫的詩句我還清楚地記得,「馬,嚴肅地吃著草」,「大樹,莊嚴地倒下了」。向他學習的過程中,文化修養獲得了提升。』

同樣參加了那次筆會,與汪老同住了半個月的【十月】前副主編張守仁也說,他曾當面稱讚【沙家浜】,特別提到『智斗』一場中阿慶嫂的那段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但當時汪老笑著說:『你別看得太認真了,我是故意搞了一組數字遊戲。「銅壺煮三江」,是受到蘇東坡詩詞的啟發。「人一走,茶就涼」,也是數字概念,表示零。』這段話,活活地表達出了汪曾祺的爲人――在散淡中無時不在的幽默和智慧。

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說:『從新時期文學寫作的意義上說,汪曾祺不是一般的作家,而是有重大貢獻的大師級作家,影響了一個時期的民族精神。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文學處在一片「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熱中,汪老卻拿出了【異秉】、【受戒】,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文學,它們不是那種立刻尋找意義的作品,卻是中華文學中重要的一脈。』

上世紀90年代初,作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曾與汪曾祺比鄰而居,都住在北京南城的蒲黃榆。『在我看來,當時那是個又髒又亂的地方,但它卻被汪老寫得很美,相信看過【蒲橋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汪曾祺就是這樣的人,能從無趣的地方找到有趣。80年代的文學如果沒有他的存在,我們的文壇將大爲遜色。』

著名文學評論家何鎮邦說:『汪老生前多次謙遜地對我說過,他充其量只能稱爲「名家」,而不夠稱爲「大家」。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他辭世15年來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我看他可以稱爲當代文壇的大家了!

文學評論家、中國社科院當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白燁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汪曾祺沒當過官,不是「主流作家」,他的創作也歸不到什麼流派中去,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成就了他。他是潛伏的文學先鋒派,任何時候都不變的。』

還在汪曾祺生前的創作鼎盛時期,文壇和學界對他的研究就開始了。汪老去世後,這種研究不但沒有停止,研究者反而越來越多,不少著名學者都在做『汪學』的專門學問,研究的課題也越來越深入。這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書,是江蘇作家陸建華的【私信中的汪曾祺――汪曾祺致陸建華的38封信解讀】,不但披露了汪老的親筆信等珍貴資料,還以作者個人的領悟挖掘出汪老的許多學術和文學的獨特觀點,是一部有深度的書。另一部是安徽作家蘇北的【憶・讀汪曾祺】,作者是汪曾祺的『鐵桿粉絲』,追隨汪老20多年,該書記錄了汪老的許多逸事、談話、爲人行事的態度、高妙的美學見解,許多的第一現場親歷可以爲汪學研究提供鮮活的資料。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