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之路在何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18 00:00|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539| 評論: 0|原作者: 劉茜、李亞楠|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CFP CFP 5 月的高校,畢業與就業是永恆的話題。也有一些人,繼續留在了高校里,只是身份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他們是被羨慕的幸運兒。但實 ...

CFP

CFP

5月的高校,畢業與就業是永恆的話題。也有一些人,繼續留在了高校里,只是身份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他們是被羨慕的幸運兒。但實際上,真正成爲高校教師的一分子,這些年輕人要走的路還很長。

A

職後培養遇瓶頸

陳家偉200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因爲還沒有帶研究生的資歷,他必須通過授課來完成所有工作量,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對於新教師來說,所有的課程都是新的,所以備課壓力和講課壓力都比較大。

王德岩10年前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成爲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的一名教師,他現在教授【大學美學】和【文學概論】兩門課。教學上,他已經遊刃有餘了,但他坦言,在當教師的頭兩年,備課壓力很大,幾乎沒有時間讀書學習提升自己。

事實上,從聽到講,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事。

老教師的提攜是他們很需要的助長劑。雖然已經83歲高齡,中科院院士王梓坤還是堅持每周都去系裡的『討論班』,大家一起討論學術問題。他說,青年教師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要協助和傳承師輩們的工作,下要給學生傳道授業。所以他主張根據青年教師的興趣和專長安排工作,並且要有序列性,由簡到難慢慢成長,不能讓他們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前後沒有連貫性,什麼都是淺嘗輒止。至於科研項目,現在有很多基金可以申請,比如北師大數學科學學院,就有很多青年教師申請到科研基金。但他說,『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努力,總得踏踏實實做出些成績,才能得到這些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也很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職後培養。他主張制定具體措施幫助中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比如,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針對教師入職後培養、高校教師任職標準和資格認證等提出思路和規劃,構建政府指導與學校自主辦學相結合的政策法規體系。另外,各級政府應在預算中大幅增加用於高校教師發展和入職後培養的經費。』他說,可借鑑國外大學的成功經驗,引導高校設立指導教師發展的專門機構;在新一輪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立項中,增設『高校教師發展』或『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專項;遴選若干所有條件的高水平大學,承擔高校教學骨幹教師和教學骨幹管理人員的國家級培訓工作。另外,應在教學評估和學科專業評估中加強對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查等。

B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對現在的高校青年教師來說是個現實問題。因爲除了立事業,也得立生活。這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生活給予他們的壓力有時讓他們無法以一腔理想安心教學、潛心學術。

住房是青年教師面臨的最大生活難題。由於房價居高不下,而青年教師『受教育時間長、積蓄少、收入低、處於婚育期』的特點,導致了他們對住房的強烈需求與無力購買之間的突出矛盾。

王德岩比較幸運,雖然沒有趕上分房子的時代,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他就分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周轉房。王德岩雖然與其他同班同學的經濟狀況差距較大,但他對目前工資的增長速度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一考慮到買房子,增長的工資還是有點兒杯水車薪。

在北師大,也有些青年教師能夠申請到周轉房,不過校長鍾秉林直言,周轉房只能暫時緩解住房困難,這是遠遠不夠的。他認爲,要高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生活待遇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住房問題。他建議,地方政府爲本地區高校的青年教師建造周轉房;或以政府提供土地、學校出資的聯建方式,建造青年教師公寓;或將高校青年教師納入當地保障房計劃。他說,通過各方努力,青年教師的理想狀態應該是:體面生活、開心工作,在競爭中健康成長。『生活困難不解決,其他什麼都難說;工作中心情舒暢,是發揮積極性、激發創新能力的起碼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也在爲青年教師的房子問題奔走呼籲。作爲全國政協委員,他已經連續三年在兩會上就解決高校青年教師住房問題提出議案。他說:『我們對人才、對知識的尊重不應該僅僅在口頭上,還得表現在行動上面。看到一些教師結婚了、懷孕了,挺著個大肚子沒有房子,我很難受。』

C

如何保持熱情

無論是站在講台上面對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還是鑽在圖書館裡研究課題,這些對高校青年教師來說都是幸福的。『如果我每天只圍繞著教學和科研做事我會很快樂的。』王德岩言簡意賅地道出了高校對青年知識分子的魅力所在。『但各種評估,各種考核的過程擾亂了我的工作我的心。』從申請課題到報銷課題經費,從寫作到聯繫出版社出版,科研的腳步一直要跟著程序跑,而走這些程序的速度,無法讓教師們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淡定。各種評估、考核、完成課題、出書的終點只有一個――評職稱。

但青年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高校高級職稱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而經過20多年的職稱評審,職稱名額已基本飽和,只有等待老教師退休後才能空出若干名額。僧多粥少,競爭慘烈,希望與動力,在年復一年的努力中循環往復。

鍾秉林說,時下青年教師晉升職稱確實不容易。但也應該看到,一所大學教師隊伍中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結構。目前多數大學規定博士生畢業進大學工作後先當講師,3年後可申請副教授,而實際上很多高校講師晉升副教授的年限在46年之間;晉級副教授5年後可申請教授,但實際上79年後才晉級的大有人在。因此,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發展;另一方面,從青年教師自身來講,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得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在努力作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

王梓坤認爲,如果不能在職稱評審上向青年教師傾斜很多的話,至少也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這就要規定青年教師的年課時量,不能讓他們一走上工作崗位就長期超負荷運轉,從而失去了學習進修與從事科研的時間。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學校應該適當安排輪休,利用輪休時間去其他學校或出國學習交流,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前提是青年教師自己要有這方面的志向。

鍾秉林也曾是高校青年教師,他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們『教研相長,厚積薄發』。青年教師的培養不僅要靠條件,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因素。無論是以教學爲主的高校還是研究型大學,都承擔著培養人才的任務,教學是本職工作。青年教師必須把教學做好,同時重視科研,通過科研來促進學術水平提升和教學水平提高。而且,一定要自覺避免社會上急功近利浮躁心態的影響,講究學術規範,注重不斷積累,扎紮實實地做學問。

鍾秉林同時認爲,作爲高級知識分子,應該讓高校青年教師體面地生活,擁有良好的教學研究環境,才能儘快的成長成熟。一個國家的高級研究人才,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年齡結構,如果不能抓緊年輕教師的培養,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創新能力與世界競爭力。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