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專家稱福州話『吃貨』有嫖妓含義 開玩笑要慎用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2-5-3 11:15|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2415| 評論: 0|來自: 東南快報

摘要: (記者 孔麗 實習生 高思穎)『吃貨』,這個越來越流行的詞時下常用來形容會吃或能吃的美食愛好者,可褒可貶,但在『老福州』眼裡,這個詞有著獨特的含義,可不能隨便用。   上周日,老福州人薛依伯和家住福州西 ...
(記者 孔麗 實習生 高思穎)『吃貨』,這個越來越流行的詞時下常用來形容會吃或能吃的美食愛好者,可褒可貶,但在『老福州』眼裡,這個詞有著獨特的含義,可不能隨便用。
  上周日,老福州人薛依伯和家住福州西湖附近的陳依伯,都給我們打來電話,說現在的小年輕,動不動就稱對方『吃貨』,這個看似平常的詞,聽著卻極其難受。他們說,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福州人都知道,『吃貨』是罵人的話,其實是指『嫖妓』。
  陳依伯還解釋,幾十年以前,福州人說『貨』指的是娼妓,福州人通常罵這些女人『賤貨』、『壞貨』。陳依伯覺得『吃貨』這個詞雖然流行,但說出來卻很容易誤傷福州男人。
  『吃貨』等於『嫖妓』?這樣的解釋讓很多年輕人大吃一驚。爲此,記者特別查閱了百度百科,『吃貨』一詞有四層意思。含義一:在股市中,做手在低價時不動聲色地買進股票,叫做吃貨或吸貨。含義二:在金融市場中,把別人要賣的商品現款買入。含義三:原義是指就會在家賴著,光吃不幹活的人,帶有貶義。隨著經濟和飲食文化的發展,現多指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可以作爲一種有吸引力的形象特質。語義色彩比較中性,有時甚至帶有褒義。含義四,可以食用的動物內臟的統稱。
  在百度百科中,『吃貨』並沒有與『嫖妓』沾上邊,那麼福州話中的意思是如何演變出來的呢?老福州人鄭子端說,福州話裡面的『吃貨』,的確帶有一定的貶義。幾十年以前,福州人覺得『嫖妓』這個詞不雅,就用『吃貨』代替,雖然在鄭老先生小時候,『吃貨』這個詞也不常用,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指『嫖妓』。
  對於鄭子端的說法,老福州人王天貺也表示贊同,他曾經在於山上聽一場福州話講座的時候,專門和現場的老人們探討過這個詞,『吃貨』等於『嫖妓』,幾乎現場的老人都認同。
  民俗專家方炳桂說,他也聽說過『吃貨』在福州話裡面有『嫖妓』的意思,但不知其起源,可能是長久以來約定俗成,就跟俚語一樣。如果一些老人家有忌諱,建議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不要用。
  福建省語文學會會長王立根說,語言也應該『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福州方言俗語裡面,『吃貨』既然有貶義,那在正規場合使用要謹慎,年輕人之間私底下說說沒關係。
  □連結>>
  這些福州話有忌諱
  昨天,幾個『老福州』還順帶介紹了一些福州話的忌語,寫出來供大家參考。老人不做『80大壽』:福州老人,尤其是女人不過80歲大壽,認爲80歲是一個坎,而且『80』在福州話里聽起來好像『巴死』,就是巴不得老人死的意思,爲了避諱一般過79歲大壽。
  『壓船底』=『沒好死』:如果跟老福州人,尤其是以前家裡做過漁民的說『壓船底』這個詞,他們會覺得受到極大的侮辱,因爲漁民最忌諱翻船人被壓在船底,在福州俗語裡,這個詞代表『沒好死』。
  叫別人搬東西一層層搬,也是罵人的意思。據說在閩侯、城門的一些地方,當地某個家族在池塘里養蜆子,蜆子的繁殖能力很強,當地人常常從池塘里撈出後拿到集市上賣,這就惹來很多外姓人來池塘偷撈蜆子。於是兩幫人就打了起來,打鬥中死傷甚多,屍體一層層都壘起來,家屬來認屍時,都已經無法辨別,只能一層層地搬走,所以一層層地把東西搬走,對這些地方的人來說是忌諱。’
  全國各地的方言『忌語』
  湖南常德『姑娘』=『妓女』:在湖南常德一帶,舊社會稱賣身的爲『姑娘』,因此,現在此地的女子一般忌諱別人稱自己是『姑娘』。
  山東局部地區『大哥』『老大』=『窩囊』:話說古時有個山東曹州人去南方做買賣,當地客店掌柜熱情地稱他爲『老大』,卻被打了一個耳光。曹州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秦瓊二哥爲天下人敬重,可他大哥秦老大,卻是個偷雞摸狗的傢伙;好漢武二爺,景陽岡打虎美名傳,他哥老大卻戴綠帽子。
  山西『夥計』=『姘夫姘婦』:在山西話中,『夥計』專指姘夫姘婦,是他們二人相互間的稱謂,相當於山東的『相好』一詞。
  四川『玩家』=『娼妓』:四川話裡面『玩』與『耍』也有分工,區別得很清楚。成都人稱娼妓爲『玩家』,所以到朋友家做客,你只能說:『耍』,不能說『玩』。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