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中醫藥適宜技術憑藉其簡、便、廉、驗的優勢逐漸受到百姓的追捧和青睞。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並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中醫類醫生、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此後,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培訓和應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然而,在實踐中,部分基層醫生卻經常反映,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推廣應用時遭遇了現實梗阻:培訓機構不規範、使用度不高、人才缺乏……只有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才能讓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紮根』。 ➤ 中醫藥適宜技術在推廣應用中存在的『水分』和『雜質』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在民間有着良好的群眾基礎。中醫藥適宜技術保持和發揚了中醫藥特色,很容易被群眾所接受。 近年來,隨着『中醫藥適宜技術進社區』的不斷推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中醫藥適宜技術來防病、治病。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永豐衛生院近2年真正體會到了中醫藥帶來的『利好』,通過『中醫藥示範區』『特色專科』的創建和培育,使得衛生院的中醫藥服務人次和中醫藥服務收入都較過去有了大幅提升,分別增長了約300%、200%。 『但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制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如中醫人才缺乏、醫療保險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報銷範圍不寬。特別是一些深受居民歡迎的中醫藥服務項目沒有納入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降低了患者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積極性。』永豐衛生院院長陳衛忠如是說。 對此,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燒鍋醫院常務副院長舒遵華深有同感,當前醫保報銷政策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傾斜力度不夠,報銷比例和額度沒有吸引力,直接影響了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和使用。 此外,江蘇省東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嚴國進向記者反映,目前一些不良藥企以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藉口,自行組織地方的鄉村醫生外出學習培訓中藥敷貼、浮針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然後用花言巧語誘導鄉村醫生私自購進數萬元的藥品、器械在村衛生室開展業務,且自定標準私下收費,破壞了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聲譽。 基層醫生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片面認識,也影響了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使用。據河北省行唐縣口頭中心衛生院楊承岐反映,一些基層醫生對適宜技術不屑一顧,認為推廣使用適宜技術並不會提高自己的收入,所以上級部門檢查驗收一過,這些適宜技術就被醫生們丟到九霄雲外了。 基層缺少特色專科人才這一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國家和省級層面推廣培訓的中醫藥臨床適宜技術,不少為針灸、推拿領域,專業性強。其中許多要由專科醫生操作,而基層基本為『全科中醫』,加上一些地方在培訓時只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常常忽略了技能的培訓,使得基層醫生往往難以準確把握技術操作要領。 『還有一些地區,百姓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認可度、使用度都非常低,以致醫生在推廣使用時難以接受。』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甘坪衛生室醫生唐宏雲介紹說。 ➤ 支持力度不夠,認識不到位,人才缺乏,中醫適宜技術發展受限
對此,舒遵華分析說,國家有關部門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和培訓設立了項目,但是由於對此項目的支持力度小,沒有專門的機構從政策法規的角度去推動,以致基層市場出現了一些不正規、不合法的現象。加上國家對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機構沒有相應的資質認定標準,進而造成不正規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 『中醫藥適宜技術在推廣過程中被當成了「幌子」,往往是由於正規的培訓機構師資力量不夠,進而讓不正規的培訓機構鑽了空子,他們和商家一起,藉助培訓的機會大力推廣產品和器械,並對一些技術誇大其詞,讓真正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被擱置。』劉立紅分析說。 有些地區,儘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條件都具備,但是醫生使用的積極性仍然不高,這是因為適宜技術收費較低,針灸推拿醫生的業務收入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部分村醫也存在趨利心理,顧忌單獨採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無法向患者收取費用,因此不向患者推薦、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鎮中心衛生院鄭進國分析說。 此外,唐宏雲向記者介紹說,近幾年,中醫藥適宜技術向農村推廣的宣傳對象主要為醫務人員,而忽視了對百姓的宣傳,造成一些地區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知曉度、選擇度、認可度很低。 百姓常用的藥物都納入了新農合報銷範圍,給百姓帶來了實惠。但一些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卻沒有被納入醫保範圍,老百姓使用的積極性自然不高。 『衛生院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各地基層醫療機構招聘的中醫類別的醫務人員數量,普遍沒有西醫臨床醫務人員多,並且分配到基層單位後往往被「西化」,造成從事中醫服務的人員嚴重不足,中醫藥適宜技術也就無從推廣。』 鄭進國分析說。 ➤ 多措並舉,促使中醫藥適宜技術紮根基層 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是推動中醫藥發展、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抓手。為了更好地規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優勢,多位專家和管理者結合實踐給出了建議。 『要重點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配套政策。如加強宣傳,提高百姓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認知度,使其充分認識到中醫適宜技術在防病治病中的獨特作用,從而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經費適度傾斜,重視醫生的勞動力成本,提高相關福利待遇,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價格體系,將部分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之內,及時規範各項中醫適宜技術的收費標準,杜絕不明確和亂收費現象。』吉林省延邊州中醫藥管理局處長古懷明如是說。 對此,鄭進國進一步補充說,加大對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宣傳力度,不僅要讓醫務工作者認識到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重要性,更要讓百姓知道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優勢和特點,營造讓百姓接受並喜愛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社會氛圍。 舒遵華則強調說,各地一定要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管理部門,負責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培訓等事宜,建立培訓機構資質認定標準和培訓人員的資質標準,並制定培訓計劃,進而從長效機制上對中醫藥適宜技術進行規範化管理。 嚴國進也建議,各地衛生主管部門要定期對基層醫生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規範培訓,免費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中醫診療器械,不讓虛假培訓得逞。另外,要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器械進貨渠道監督檢查和抽驗頻率,多管齊下,才能徹底『擰乾』中醫藥適宜技術中的虛假『水分』。 如何激勵基層醫生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對此,唐宏雲建議,有關部門要出台政策,為鄉鎮、社區衛生機構推廣應用適宜技術創造人才條件,要為推廣應用適宜技術不斷完善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從政策上引導基層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I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中國社區醫師雜誌』,作者/王夏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