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鐵都上八段錦了,中醫將逐漸成爲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爲一種習慣! 乘地鐵,還能養生,上海的『地下空間』就是這麼時髦。 ▲中醫藥文化地鐵專列出發,這是國內首次將中醫藥文化全方面引入城市地鐵線路。 今天(15日)上午,在地鐵人民廣場站,以『海派中醫,駛向未來』爲主題的中醫藥文化地鐵專列出發了!這是國內首次中醫藥文化全方位進入地鐵,在專列上,市民乘坐地鐵不能能抬頭品位十二時辰養生法,還能跟著簡易八段錦圖譜,學習『搖頭擺尾去新火』『兩手托天理三焦』等養生要訣。 『女性經期受寒容易引起什麼不適?經期脹痛,還是情緒失控,怒刷信用卡,抑或熱脹冷縮,粉底脫落?』上海地鐵2號線中醫藥文化專列上,一排排扶手環被裝扮一新,。 這趟地鐵2號線專列以『跨時代,傳遞愛』爲主題,以復古與時尚相結合的風格,將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方法形象呈現,包括十二時辰養生法、飲食養生、起居調攝等。有趣的是,乘客還能跟著車廂里的簡易八段錦圖譜『現學現做』:上身前俯,臀部擺動,使心火下降,可消除心煩、口瘡、口臭、失眠多夢……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賈楊介紹,上海的中醫藥人總結一批簡便、易學的養生方法,以這種創新方式,投放到城市地鐵的公共空間裡。 今天,地鐵10號線中醫藥文化專列同時啟動,它以『小手法,大未來』爲主題,以童趣漫畫展現中醫兒科特色保健方式,包括摩頂、捏脊、揉足、摩腹。 海派中醫地鐵專列公益宣傳是上海市科委2017年『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項目,也是上海中醫文獻館『海派中醫公益性』系列活動之一。在接下來的60天裡,這兩輛滿載『海派中醫』文化元素的地鐵車廂內部、沿線燈箱廣告,都將裝飾有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內容,站台及車廂內電子屏幕上也將滾動播放中醫育兒短片。據介紹,這部『海派中醫公益行』宣傳片【同舟共濟】講述了一個真實故事:中醫師父親遍尋醫書,探訪名醫,用堅持3000多個日夜的粥油、捏脊,以及無盡的父愛,終於將一個出生只有三斤八兩的羸弱早產兒,養育成一個健康陽光、笑傲劍場的女孩。 海派名中醫代表、針灸名家張仁教授說,海派中醫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在新時代要讓海派中醫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進地鐵車廂是全新嘗試。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懷瓊很看好這樣的探索,他希望上海市民尤其是年輕人,能更關注中醫、了解中醫、使用中醫、熱愛中醫。 上海已擁有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地鐵網線,日均客流達到1000萬人次,相當於一個特大城市的人口數。地鐵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成爲城市裡重要的『第二空間』。申通地鐵集團副總裁邵偉中說,海派中醫地鐵專列公益宣傳,很契合地鐵公共文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海派文化傳播和傳統文化弘揚要求,『海派中醫公益行』也豐富了城市的地鐵文化空間。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在地鐵專列運行期間,『海派中醫公益行』還將舉辦更多公益文化活動,比如趣味中醫藥知識競賽、海派中醫流派宣傳、『我和中醫的故事』徵文、蔡氏婦科流派義診、重陽節義診、方氏針灸戒菸培訓等,組織者們希望通過現代化、立體化的宣傳方式,讓中醫滲透百姓生活。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文匯』,整理by『青橘醫話』,轉載需授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