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網訊:2017年12月21日上午,『中國家譜館』(籌建中)首批家譜入藏儀式在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隆重舉行。這批家譜原系湖南省著名藏書家何光岳先生(1935.2.22~2015.1.29)『光岳藏書樓』所藏,何氏收藏家譜4700多部,近5萬冊,共有姓氏323個,稀見姓氏超過100個,有數十個姓氏未見於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館藏目錄,資料十分珍貴。歷經三年多的溝通協商,何氏所藏全部家譜今正式落戶京城。 此舉系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古籍藏書轉讓,學術價值及文化意義巨大,堪稱文化盛事。何光岳先生長女何小宜女士代表『光岳藏書樓』將一套習氏家譜鄭重交付國學網創始人尹小林先生,象徵着何氏家譜正式入藏國學網籌建的『中國家譜館』。北京大學教授楊鑄,清華大學教授劉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鄧瑞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左東嶺、趙敏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范子燁,首都藝術博物館原館長張樹偉,中華書局編審柴劍虹,古籍修復專家范曉榆,四庫研究中心主任盧仁龍,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梁樞等著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一刻。 尹小林先生感慨,光岳藏書樓家譜入藏國學網,是冥冥中的緣分,也是上天賦予的使命。國學網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古籍數字化研究,但在家譜方面卻未有涉足,首要原因便是由於資料的欠缺,而光岳樓家譜正好彌補了這一遺憾。下一步,國學網在做好保存、修復的同時,將集中力量對這批珍貴古籍文獻進行編目和數字化整理,以嘉惠學林,服務當代社會。 何小宜女士回憶父親一生嗜書如命,全家都為此付出了代價,講到艱難處幾度哽咽。數萬冊藏書,千里迢迢,由湘順利入京,她相信一定有父親在天之靈保佑。其妹何小宏女士也認為,書不能只藏不用,父親的藏書在京畿找到了最好的歸宿,將來若能傳播到全社會,父親也會感到欣慰。 各位專家學者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到這批家譜的整理行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建議成立『中國家譜研究中心』,組織學術力量對5萬冊加以研究,適時推出一批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柴劍虹先生還向國學網捐贈了一套5冊的新編【柴氏家譜】,成為『中國家譜館』受捐的第一套家譜。 家譜是家族血脈綿延不息的記錄,是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家族和祖先就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信仰。國學復興,當從家譜復興始。 著名藏書家何光岳先生(1935.2.22~2015.1.29) 何氏光岳樓藏家譜於2017年12月20日晚23點抵京
入藏儀式在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舉行
何氏光岳樓藏家譜 何光岳長女何小宜女士向國學網創始人尹小林先生移交家譜
眾位特邀嘉賓共同為家譜開箱
家譜廬山真容
國學網總裁汪曉京女士與何光岳後人
柴劍虹先生向國學網捐贈新編【柴氏家譜】
眾位專家學者與何光岳後人共同研討家譜的未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