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絲路旖旎詩為證——品讀唐詩里的絲綢之路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5 10:56|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562|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絲綢之路 王明明/作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自西漢開始就推動着亞、非、歐地區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對話與融合。唐朝時以陸路為主的絲綢之路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杜甫『駝馬由來擁國門』是詩人眼中 ...

絲綢之路 王明明/作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自西漢開始就推動着亞、非、歐地區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對話與融合。唐朝時以陸路為主的絲綢之路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杜甫『駝馬由來擁國門』是詩人眼中的絲綢之路盛況,【唐大詔令集】『伊吾之右,波斯以東,商旅相繼,職貢不絕』,則是官方描繪唐朝絲綢之路黃金時代中外貿易繁榮的記載。

絲綢之路的繁榮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給各自文明帶來了新的變化,這在唐詩中就有體現。首先,絲綢之路經略及其貿易的繁榮壯大了唐人的胸懷,增添了理想的氣質,加強了民族自信力,從而促進了唐詩風采的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

絲綢之路豐富了邊塞詩的雄渾激昂。司馬光【資治通鑑】載:『是時中國強盛,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的是天寶末年絲綢之路上的盛況。國力的強盛、邊塞的險要、絲綢之路的經略與貿易的繁榮,感召着立功心切的唐代士人,或從軍,或游邊,或入幕,或奉使,行走在塵煙滾滾的絲綢之路上,寫下了壯麗多姿的邊塞詩,構成了詩國高潮的華麗樂章。駱賓王【從軍行】——『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楊炯【從軍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代表了初唐士人『投筆赴邊』的英雄氣概。高適【塞下曲】——『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則把盛唐文人立功邊疆、封侯拜相之心表露無遺。不過,最能體現盛唐邊塞詩雄渾激昂的詩人是岑參,其【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寫道:『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充滿了唐代詩人特有的英雄豪情。中晚唐以來,河西淪陷,絲綢之路受阻,邊塞詩轉而沉重悲涼,如張籍【涼州詞】——『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又如張泌【邊上】——『千里暮煙愁不盡,一川秋草恨無窮』,盡顯絲綢之路之蕭條及詩人無限的悲楚與感慨。

絲綢之路平添了都市詩的異域元素。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給唐朝的都市帶來許多異域元素,反映都市生活的詩歌有了新鮮的內容。有描寫都市胡姬酒肆的詩歌,如李白【前有樽酒行】——『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李白很喜歡去胡姬酒肆喝酒,與胡姬談笑,並留下了不少詩作。胡姬酒肆常設在城門路邊,人們送友遠行,常在此餞行,岑參【送宇文南金放後歸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就有『送君系馬青門口,胡姬壚頭勸君酒』一句。有描寫都市中聽胡樂、觀胡舞的詩歌,如杜甫【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寫的是當時成都城裡絲竹音樂繚繞的盛況。胡舞中有胡騰舞、柘枝舞,而最流行的是胡旋舞,唐人稱其『急轉如風』,白居易【胡旋女】——『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圓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說的就是楊貴妃和安祿山帶頭,京城人學跳胡旋舞的景象。有描寫都市中佛經音樂盛行的詩歌,如韓愈【華山女】——『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鐘吹螺鬧宮廷』。對唐代都市生活中的異域之風,元稹在【法曲】中有一個整體概括:『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火鳳聲沉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當然,唐詩風采的變化也直觀地反映出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交相融。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除了絲綢織物以外,也帶去了華夏民族先進的農耕技術與器具,推動着絲綢之路上的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過渡。王建【涼州行】——『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驅羊亦著錦為衣,為惜氈裘防斗時』,就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游牧民族織衣耕種的新生活。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還刺激了游牧民族畜牧業和商業的迅速發展,白居易【陰山道】——『五十匹縑易一匹,縑去馬來無了日』,說的就是中唐以來絲綢之路游牧民族與唐王朝頻繁的馬絹貿易,當時的私人貿易量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史載唐德宗貞元八年,回鶻可汗的養子藥羅葛靈趁來唐朝覲之便,『市馬絹七萬匹』。

唐代絲綢之路上,交織着中華文明與西亞的波斯文明、南亞的印度文明、歐洲的希臘羅馬文明。絲綢之路的繁榮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共榮,主要體現在東西方物質文明的交互傳播上。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有元稹筆下之『胡音胡騎與胡妝』,還有胡餅、胡床、美酒、香料、天馬、大象、玉器等,這在唐詩中多有記載,如李白『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紋龍翼骨』,產天馬的月支窟在西突厥斯坦;張籍『海國戰騎象』中的大象,杜甫『勃律天西采玉河,堅昆碧碗最來多』中的玉和碗,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物品。除此以外,還有外來醫療技術,如劉禹錫【贈眼醫婆羅門僧】――『師有金蓖術,如何會發蒙』,白居易的『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蓖試刮看』,其中的『金蓖』技術(一種治療眼疾的技術)就源於天竺經,來自印度。而唐代從絲綢之路傳入西方的物質文化,則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以及許多重大工藝與發明,諸如養蠶與制帛技術、造紙術、印刷術等。王建『養蠶繅繭成匹帛,那堪繞帳作旌旗』,說的就是養蠶業沿着絲綢之路西傳入沿途游牧民族的情形,後來傳入大食。

絲綢之路是傳播之路、友誼之路、發展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是繼承古絲綢之路的開放傳統,是世界合作發展、構建新文明時代的理念和倡議,是一種內生的戰略自覺,無論是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還是建構全球產業鏈深度合作的產業網、技術進步與科技交流的智慧網,都在圍繞全球新文明時代來謀篇布局,目標是物暢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