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在『中國阿拉伯友好傑出貢獻獎』頒獎儀式上從習近平主席手中接過獎章並同習主席交談的情景,56歲的埃及漢學家穆赫辛·法爾賈尼依舊難掩心中的激動。『當時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謝謝中國領導人給予我如此崇高的榮譽。我對習主席說:「歡迎您訪問埃及,埃及諺語說,喝過尼羅河水的人,一定會再回來。希望您多喝幾口尼羅河水,多訪問幾次埃及。」習主席非常親切和藹地同我握手,說「謝謝」。』 法爾賈尼是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的中文系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學研究與翻譯。在他的努力下,【論語】【戰國策】等一大批中國古典文學典籍及莫言和阿來的小說等中國當代文學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語,介紹到阿拉伯世界。 『中國的文化有着非常獨特的魅力,但是很遺憾,埃及人對於中國的了解還很不夠,因此我希望用自己的筆讓中國文化在阿拉伯的土地上綻放新的生命,讓更多埃及人感受中國文化之美』,法爾賈尼說。 法爾賈尼曾用了兩年的時間將【道德經】由漢語直接譯成阿拉伯語,『在我之前,【道德經】雖然已經有了阿拉伯語譯本,但它們都是從德語、英語或者法語轉譯的,由中文文本直接翻譯,我是第一個譯者。【道德經】篇幅雖然不長,但是其寫作手法辯證、玄妙,譯文要做到「信達雅」還是很有難度的。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發現【道德經】與埃及蘇菲派的文學作品在表現形式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2016年中埃文化年的舉辦讓法爾賈尼對於埃中文化交流充滿了期待。『文化年期間將舉行包括埃中翻譯工作室、埃中圖書翻譯出版在內的豐富的文化活動。兩國文化交流的春天到了!』他表示,埃及與中國都是有着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兩國間文化交流與對話一定能夠結出更多更加絢麗的文明成果,『方向已經確定,道路也已鋪就,今後就要靠兩國的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了』。 法爾賈尼認為,在古代,一條貫穿東西的絲綢之路將埃中兩個偉大的國家聯繫在了一起,兩國關係成為人類文明史上友好合作、互鑒交流的典範。當前,兩國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令人充滿期待的新時代。『埃中文化合作的加強也為我個人創造了新的機遇。隨着埃中兩國合作機會的增多、合作機制的逐漸完善,我也同中國翻譯家開展了越來越多的合作。目前,我正着手翻譯【詩經】,將由我同中國兩位翻譯家共同完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