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合肥2月24日電題:探訪安徽桐城六尺巷:百年老巷傳承和文化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成就了今日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2016年春節除夕夜,安徽蕪湖籍演員趙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亮相中國央視春晚。從正月初一開始,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前來探訪六尺巷,百年老巷蘊含的謙讓和諧文化正成為桐城的一張名片。 六尺巷位於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全長180米、寬2米的巷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鐫刻着禮讓二字。儘管春節已過,但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六尺巷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在這裡能感受到古人謙讓包容的精神。來自安徽懷寧的大學生楊躍宇對中新社記者說。 為什麼這條看似尋常,走路不過三四分鐘的巷子會吸引這麼多遊客來參觀呢?文昌街道勝利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耘說,這要從他的祖先清代康熙年間張家與鄰居吳家的宅界之爭說起。 張耘是清代宰相張英的十二世孫,他告訴記者,當年張家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傳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勸導,張家人見書明理,退讓了三尺。吳家感其義,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六尺巷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與六尺巷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這也是六尺巷典故廣為流傳的原因。張耘說。 張家十世孫張澤國認為,三尺變六尺的桐城六尺巷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也許是被和字哲學充盈得最寬闊的街巷之一,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在任何年代都受人尊敬。 六尺巷因為春晚更火了,但對於張耘和張澤國來說,他們還有個願望,那就是能將六尺巷的張家宰相府和吳氏舊宅恢復重建。據張耘介紹,在六尺巷的南邊,原先有一座宰相府,張家後人就住在裡面,但歷經太平天國運動、抗日戰爭等歷史風雲,宰相府和吳氏舊宅所剩無幾,僅留存的幾間張家老宅也因城市建設在幾十年前毀掉了。 目前,桐城市已經啟動三街一巷(老城裡三條老街和六尺巷)修復保護工作,有意復原桐城曾經繁華的面貌,特別是六尺巷地區,將根據張家後人對宰相府的記載,按照舊的規模、舊格局、舊工藝重建宰相府和吳氏舊宅。 希望宰相府修建好後,後人都能通過六尺巷更直觀地感受到古人謙和禮讓的高貴品質,將古人留給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張耘說。(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