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一家德國公司打撈出水一艘唐代沉船,因附近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於是將其命名為『黑石號』。這艘沉船上裝載約6萬多件中國瓷器,其中長沙窯瓷器就有56000多件,其數量之巨,舉世震驚!
7月29日-8月31日,長沙市博物館將舉行『海上絲綢之路的明珠――「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展』,屆時150多件『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器,與市博物館館藏的長沙窯遺址出土精美器物一起,向社會公眾免費展出。 據了解,如此大規模地展示長沙窯瓷器,在國內尚屬首次。 本次展出的『黑石號』沉船出水長沙窯瓷器150餘件,均由湖南省考古學會長沙窯研究會從國外購買並收藏,這些瓷器是如何回到長沙的?記者日前就此專訪了長沙窯研究會副秘書長林安。 揭秘 收購沉船瓷碗猶如螞蟻搬家 林安介紹說:『「黑石號」是 1998年由一家德國公司打撈出水,船上的東西都打包賣給了新加坡博物館,為什麼我們還能購買到「黑石號」上的瓷器呢?其實,這艘唐代沉船所處的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是淺海區,才十幾米深,離海岸也才2公里,在德國公司打撈她之前,當地打撈海參的漁民經常能從海底打撈到黑石號上的瓷器,並賣給當地的收藏家。』 當『黑石號』被打撈,並確認沉船上56000多件瓷器產自唐代長沙窯,長沙的長沙窯收藏家們便經常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旅遊,從當地的藏家手中收購流落市場的長沙窯瓷器。 據林安介紹:『在海外,「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精品已經價值100萬人民幣一件了,普通的碗,每個也要價10萬―20萬元人民幣。』 據林安說,2002年,有一隻13.5厘米的長沙窯小碗曾拍賣出2萬美金左右的價格。 要想從當地人手中買到一個瓷碗並不那麼容易,於是他們就軟磨硬泡,林安常用出書這招去打動收藏者。就這樣,林安和長沙窯收藏者們一次帶回兩三個小碗,像螞蟻搬家似地購回150多件『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碗。■記者 吳岱霞 實習生 孟喬 張苗 淵源 他的藏品上千件 林安是一名電力工程師,卻痴迷於長沙窯瓷器收藏。說起自己的收藏故事,林安滔滔不絕:『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工作之後我經常去逛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場,我們剛工作的時候工資也才幾十塊錢,家裡空調、洗衣機都捨不得買。卻會花10多塊錢買一個瓷瓶。』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林安了解到了長沙窯,想要解讀其中的奧秘,於是經常到古玩市場找來一筐筐瓷器碎片帶回家,找專家考證,找藏友來鑑賞並分享快樂。如今他的長沙窯收藏品多達千件。在專家的鼓勵下,林安還出版了【長沙窯新析】一書。 來源:三湘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