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動 錢穆之子錢遜出席(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15 17:09|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435|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錢穆之子錢遜:我很慚愧自己批判過中國傳統文化    國際儒聯副會長、81歲高齡的錢遜先生表示,在他理解,國學是相對西學而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整個人類發展裏面自己的文化特質。然而,作為國學大師 ...
錢穆之子錢遜:我很慚愧自己批判過中國傳統文化 
  國際儒聯副會長、81歲高齡的錢遜先生表示,在他理解,國學是相對西學而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整個人類發展裏面自己的文化特質。然而,作為國學大師錢穆之子,錢遜起初卻並未涉足國學,甚至走向了它的對立面。
  據他講述,大學畢業以後他曾在清華大學任教馬列政治課28年,『現在都說我是國學大師的後人,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我所從事的是和我父親學術相對立的,我在講馬列的同時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說到這個方面我非常慚愧。』接着,錢遜回憶了自己後來又如何與國學結緣,『我回到中國文化這個方向上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這個領域裏面其實我是屬於後進者。』
  張海鵬:國學值得致敬 它讓中國長盛不衰 
  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張海鵬先生則從史學角度回顧了國學在中國近代史上歷經的波折,『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總是打敗仗,國家變得很很虛弱,知識界就逐漸開始懷疑國學的作用。比如說魯迅這樣的大文學家則告誡青年,「不要去讀中國的書,只要讀西方的書就可以了」。這是中國國學從四五運動以後的時期形成了一些評價很低的狀況。』
  然而,頻遭質疑的中國國學又為何值得今天的我們去『致敬』呢?張海鵬繼續談到,『2014年,中國在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克服了近代一百多年以來虛弱的狀況,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幾千年不衰,即使面對中國近代被群毆、被挨打的狀況,還有這樣的發展?中國文化究竟起了什麼作用?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的東西?我們要分析我們文化,使得中國人,中國社會中國這個國家不衰的道理。我想這也是我們今天來致敬國學的意義所在。』
  朱小健:國學是鮮活的 我們不能食古不化
  中國訓詁學會會長朱小健從國學的稀有性上談了國學的重要性,他說,國學是一個國家的立國的源泉,一個國家滅亡了但是它的國學還在,它還有希望。比如說訓詁學,作為國學的一部分,只是我們有,這是我們獨有的,也是我們固有的。』
  但他也反對僵化刻板地對待國學,因為『國學不是一個呆板的事物,它是鮮活的,不能把它當成一個古董。我們要溫故而知新,不能食古不化。』
  任大援:研究國學不能忽視西學 要『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任大援先生在發言中將『中學』和『西學』進行了對比,他說,『有一些人就認為西學的東西很好,國學好像不那麼好,所以比較重西學而不重國學。通過改革開放這些年又看到中國這麼長的歷史,這麼大的一個民族要發展,不能脫離自己的本土文化。』
  他隨後又進一步闡釋了中西學的辯證關係,『但是我們在研究本土文化的時候也不能忘記其它的,就是所謂西學。所以費孝通先生就說過一句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所以我對研究國學的看法就是我們在研究國學的同時,也不能不研究西學,甚至可以說我們在要想深入研究國學,也要更好地研究西學,把這兩者結合起來。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國學大獎
  面向全球華人:三大獎項『致敬』國學
  作為整個大典的主體部分,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將設立『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研究成果獎』以及『國學傳播獎』三大獎項,旨在表彰在全球範圍內為國學研究和傳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界人士。活動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歷史學會、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國訓詁學研究會等學術單位提供學術支持。
  『國學終身成就獎』的評選對象為長期從事國學研究,在國學研究領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德高望重的健在華人學者。『國學成果獎』的評選對象為2008年至2012年出版的優秀國學研究專著。上述兩獎項擬邀請200名海內外專家共同參與評選,採取『專家推薦』+『評選委員會表決』的方式,由執行委員會向國內外相關專家發出邀請函,請他們填寫推薦表。每位專家可向組委會推薦國學成就獎獲獎候選人2位,國學成果獎獲獎候選著作在10部以上。
  經專家實名推薦之後,由評選委員會組委會根據推薦專家的票數,確定國學終身學成就獎入圍名單4名(大陸和海外各2名),確定國學成果獎入選著作60部。
  『國學傳播獎』的評選對象則為在公共傳播領域或基層講習領域為傳播國學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單位,其中單位包括政府、企業、媒體、公益組織等,將設立七大類獎項。此獎項由20餘家知名華人媒體及海內外華人網友共同參與評選,採取『網絡提名(自薦或推薦)+網友投票+媒體評審團投票+評審委員會表決』的方式。
  活動將於近期公佈上述獎項入圍名單,網絡評選的『國學傳播獎』也將在鳳凰網專題內啟動。
  200位中外學者坐鎮評選 
  全球華人國學獎的評選有着極其嚴密、專業、公平、公開的規則機制,其多達200位成員的推選委員會,匯集了中外最具權威、最為多元的學者大家、業界泰斗,他們將以自己最為挑剔的觀察、研究和判斷,遴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候選人進入入圍名單。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