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申遺僅是手段,造福才是目標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4-6-24 23:05|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771| 評論: 0|來自: 錢江晚報

摘要: 大運河申遺終於成功了。運河之尾的杭州市民,連日來無不沉浸在喜悅之中。作為我國唯一在用的、被譽為『活態文化遺產』的世界遺產項目,申遺成功理所當然,為眾望所歸。正如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百靈傑考察大運 ...
大運河申遺終於成功了。運河之尾的杭州市民,連日來無不沉浸在喜悅之中。作為我國唯一在用的、被譽為『活態文化遺產』的世界遺產項目,申遺成功理所當然,為眾望所歸。正如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百靈傑考察大運河時所言:『像中國大運河這樣古老的運河,既保持了原有的風貌,也發揮着航運功能的,世界上獨一無二。』  
  我一直在想:『申遺』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又意味着什麼?僅僅是榮譽? 梁思成先生的高足羅哲文曾為申遺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是誰?我們不過是大運河千年歷史中某個搭船走一段的人,是個過客。從北京到揚州、無錫再到杭州、寧波,可以飛來飛去根本不用運河,但是我和你不能棄了她,不能不把她傳給後人――這就是我們現實的意義。』在這裡,羅哲文將大運河看成了有歷史象徵意義的渡船。
  我以為,對老百姓來說,申遺成功的大運河不僅僅是一艘歷史的渡船,更是一艘承載着現實幸福的活生生的船。我不僅一次和家人們坐船遊覽大運河欣賞兩岸美景,或徜徉於十里湖墅,在拱宸橋頭的文物碑前回味着杭州的歷史。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在我身邊經過、遊玩的人們是多麼的愜意:他們在運河公園或岸邊綠地晨練,晚飯後在這裡散步、閒聊,甚至上下班時過大運河都給他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讓他們免於市區交通堵塞之苦。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實地考察時評論道:大運河就在人們身邊,就是運河人家生活的一部分。而在申遺之前,大運河的許多河段是死水溝、臭水溝,垃圾遍地、蚊蠅亂飛是常態。但在幾年的努力之後,大運河徹底『整容』了,她深深地紮根於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她真正成了杭州人引為驕傲的母親河。
  我出自真心地欣賞杭州市政府對待大運河的態度和方式。我看到,沿河的老居民們仍然悠閒地生活在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里,河西歷史街區也以當年的風貌美輪美奐地煥發着光輝,富義倉也被半保護半利用地改建成茶樓和咖啡館,優雅地向世人展示昔日的榮光。除了普遍公認的文化、精神價值外,大運河其經濟價值更不可估量,尤其在開始申遺後,它繼續發揮着巨大的航運和灌溉功能,繁榮了兩岸的城市和村鎮,造福着芸芸眾生。
  有人說過,歷史是民族的記憶,有歷史的記憶,民族、國家才會有凝聚力。但歷史如果不能體現在生活中,而僅是供奉在香火案前,那麼它就是死的歷史。只有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里,才是真實的歷史、可以傳承的歷史。
  杭州市政府曾表示,申遺不是目的,繼續發揮運河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才是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宗旨。既承載着歷史,更造福着兩岸的百姓,才是申遺的真正意義所在。
來源:錢江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