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6月14日電 (記者 鄒瑞h)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今年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當天在四川北路公園舉行的『海派文化・弄堂風情』的活動,以『非遺』融入衣食住行的方式,展現了生動的海派文化。
當天一早,四川北路公園廣場的『申情滬藝』――上海風情非遺項目展演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滬劇、上海說唱、滑稽戲及海派旗袍、中山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輪番上演。崑曲演員谷好好、京劇演員金錫華、越劇演員王志萍、滬劇演員朱佩莉、淮劇演員施燕萍、滑稽戲演員錢程等也登台捧場。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不落文字,口傳心授的『技藝』。除舞台演出、節慶儀式外,當天還展示了不少可吃的『非遺』。包括『老正興本幫菜餚』、『功德林素食』、『小紹興白斬雞』、『南翔小籠饅頭』、『喬家柵糕團』、『凱司令蛋糕』、『王家沙本幫點心』等數十種美食製作技藝入選。 當天,著名古建築保護學者阮儀三為『上海石庫門守望志願者』授旗。他們許多是從石庫門搬入新居後,因為懷念石庫門的生活而主動回到石庫門居住。虹口石庫門居民張阿姨介紹,石庫門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鄰裏關係和諧,有什麼困難大家都會出手相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高春明表示,石庫門本身是一個物質文化遺產,但在背後還有很多的裏弄習俗、鄰裏關係、民俗和風情等,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激起市民對石庫門的記憶。(完) 來源:中新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