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應妮)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漢學家與中外文化交流』座談會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來自17個國家的21位知名漢學家和15位中國文化學者,圍繞『文化交流:碰撞與交融,共性與差異』『中國當代作品譯介』『世界文學中的中國文學:現狀與發展』等3個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在開幕致辭中說,漢學家們為世界構築了一個關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知識和想像空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橋樑和紐帶。中國本土學術對國際漢學的研究和深度回應,激活了雙方的交流機制,真正開啟了中國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歷史性對話。他強調,這樣的互動會大大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創建一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共謀發展的世界新秩序。 德國漢學家施寒微代表海外漢學家在發言中表示,應當運用不同的視角來研究中國,發掘新的見解和思路,而中國學者與漢學家的深入交流將帶來巨大的機遇。莫言作為中方學者代表在開幕式致辭中,感謝漢學家對中國文化的推廣和傳播所作出的貢獻,並願藉助文學的力量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而不懈努力。 出席本次座談會的漢學家在漢學研究領域各有建樹,他們認為,經過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大家對海外漢學研究現狀,對漢學研究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會後,海外漢學家還將赴首屆『東亞文化之都』的入選城市――泉州進行文化考察。(完) 來源:中新社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