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金字獎高峯論壇前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上,專家認為,年輕編劇創作的劇本缺乏想像力,100個劇本裏面有5個能看的就不錯了。此觀點引起業界共鳴,講不好故事,就得不到觀眾認同,沒有觀眾的認同,就會被淘汰。省內青年編劇哈曉光說,年輕編劇缺乏想像力是中國電影工業不成熟造成的。
金字獎以北京電影學院學生的劇本創作和文學系學生的短片創作為評獎主體,金字獎在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中扮演日漸鮮明的智庫角色。 當前影視創作已經進入 『拼編劇』的時代,一劇之本,已成為電影生存的關鍵。 經歷了【泰濉貳【致青春】的大賣,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高峯論壇上說,現在他對劇本要求很嚴格,沒有好的劇本,就不太可能開拍。他舉例說:『每個人都會做傻事,楊樹鵬是我非常欣賞的導演。拍【匹夫】時完全沒有劇本,楊樹鵬現編了一個故事,開拍前五天找到了主演,我喜歡裏面的造型,但是故事出現了問題,上映後票房不理想,所以,我現在覺得劇本有問題最好不要開拍。 』 對於電視劇創作領域原創力不足現象,哈曉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要從劇本創作上來尋找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編劇的功底乃至修養的提升滯後於影視劇的快速發展,本該站在前列引領潮頭,卻被甩在了大潮的後面。另一方面,影視業競爭越來越殘酷,急功近利,自然會影響編劇的創作。還有一點,就是編劇的創作軟環境需要改善。 』 哈曉光說,文藝創作一定要創新,年輕編劇創作時不要想要獲什麼獎、迎合什麼人,也不要向票房屈服,更不要想是什麼類型,只要是真善美的東西,首先要打動自己,打動自己了才能打動別人。他還以自己為例,其劇本【家政小林】和【斑嘴鴨的夏天】曾兩度獲夏衍杯電影劇本獎,他說創作這兩個劇本時就沒考慮那麼多,完全是發自內心的創作,講好故事。 哈曉光說,一些年輕人總抱怨自己的劇本沒遇到好導演沒有大製作,其實不是這樣。今年票房大火的【泰濉貳【中國合伙人】、【全民目擊】等,其製作成本相比那些大片只能算九牛一毛,但在市場上卻大顯身手,獲得了觀眾的認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從世界範圍來看,大製作不再是票房的必然保證,而一個好故事和一個講述故事的好方式會讓影片勝出。這兩年比較典型的案例是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哈曉光說,電影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其為大眾所需要的根本就在於故事,包括這故事的內容、形式和蘊含其中的情感、價值觀。年輕編劇缺乏想像力還有另外的原因,比如可寫的題材面小等等。 有專家認為,中國電影的努力方向之一,必然是回到故事,在具體的生產流程上就是重視編劇工作,尤其是年輕編劇。□本報記者/楊 競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