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1月13日電 (南如卓瑪)13日,甘肅省博物館歷史部副主任王南南接受記者採訪稱,正在台灣巡展的甘肅省佛教藝術品以絲綢之路佛教石窟內容為主,『訴說』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佛教文化的特點。
日前,國家文物交流中心組織甘肅、陝西、新疆三省區16家文博單位71件珍貴佛教文物登陸台灣展覽。 王南南全程參與甄選甘肅參展佛教文物,他說,甘肅展覽的佛教藝術品選自敦煌莫高窟等著名佛教石窟,以佛教的傳入、傳播以及本土化發展為線索,涵蓋早期帶有『西域風格』的佛教到完全中國本土化佛教形成的全部歷史。 王南南表示,在台灣參展的甘肅作品【張騫出使西域壁畫摹本】屬敦煌研究院珍藏,以漢武帝送別張騫為主題,表現了張騫出西域這一重要史事,而且壁畫將張騫出使西域與關於佛教的傳說結合起來,是絲綢之路上佛教東漸初期的『西域風格』。 佛教東漸本土化在甘肅地區空前盛興的標誌是大量石窟寺的開啟,除海內外知名的莫高窟外,此次巡展文物還包括絲綢之路甘肅段其他石窟珍貴藏品。 王南南介紹,甘肅的涼州石窟龕是中國較早就見於記載的著名石窟寺,作品【供養菩薩壁畫】是涼州系統的窟龕造像,融合了西域南北龜茲和于闐的佛教藝術形式,其窟龕造型、佈局及壁畫內容多數可直接窺見西域的影像。 此外,出自甘肅天水文化館藏的佛教藝術品【銅鎏金六臂十一面觀音造像】等一批文物代表了佛教全盛及佛教中國化的完成,展現了唐代大一統形式與國力的空前繁榮帶來了絲綢之路和佛教信仰的繁榮和輝煌。 據悉,此次展覽分台灣高雄、台東兩站,展覽將持續到明年3月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