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7時許,位於海口市雲龍鎮卜史村陶公山南側的唐胄墓發現被盜,盜墓賊將唐胄主墓穴及位於中間的大夫人墓穴破壞,警方介入調查。文物部門正在對損失進行估算,經初步評估確認,盜墓賊只是將石冢破壞,沒有觸及到墓穴。據悉,相關修復及保護工作將於13日正式開始。
唐胄墓被挖出1.6米深洞 唐氏後人唐邁海向記者透露,11日一大早,他接到附近居民電話,稱古墓被人搞壞了,他一邊撥打110報警,一邊給其他唐氏宗親打電話,隨即驅車趕到現場,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驚呆了!』 『這個碑是皇帝御賜的,這裡還有省有關部門立的保護牌……』在唐胄墓現場,唐邁海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著古墓的情況,看到兩個墓穴被毀,他心疼的直皺眉頭。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於右側的唐胄墓穴和中間的大夫人墓穴左側分別被打出一個約一人高的缺口,碎石散落一地,而旁邊側室墓穴並沒有遭到破壞。唐胄墓前後分別被挖出兩個深坑,其中後面的坑道已經進入石冢底部,洞口可容納一人進出。經文物部門測量,洞內深約1.6米。 據了解,唐胄墓於1994年被海南省列入首批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由唐胄及其兩位夫人的三個墓穴組成。樹立在一側的石碑顯示,墓丘中心點向東15米、向南65米、向西15米、向北15米爲重點保護範圍。記者現場注意到,唐胄墓除了三個墓穴外,下面還有石馬、石羊等古文物,氣勢頗爲壯觀,但由於多年缺乏管理,如今已是雜草叢生。 附近居民曾聽到半夜狗吠 老唐一家來自湖南,是唐胄墓七八公里之內唯一的居民,他們是在2006年前後來到此地,幫老闆照看花圃。老唐的子女告訴記者,10日晚上,曾聽到看門狗叫的厲害,當時他們以爲是外面有人經過,事後想起來狗吠的有些離譜,一直持續到近天亮。 老唐說,對於這座古墓,他只知道其『有一定年頭』,似乎只有每年清明時節唐家後人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前來祭拜時,這裡才稍微有些人氣,更多的時候,這裡幾乎處於荒無人煙地帶。老唐說,有時候,唐氏後人會給他家人一些錢,讓他們幫忙清一下墓園周邊的雜草。聽到記者抱怨墓園道路難行,老唐說,如果不是他和家人不定期清理,野草早就長到2米多高了,根本進不去人。 5年前盜墓的主犯被判無期徒刑 經唐氏後人、海口市文物局及雲龍派出所民警證實,唐胄墓於2008年也曾遭到一盜竊團伙破壞、偷盜。由於海口民警發現及時,墓穴雖遭到破壞,但墓內文物未被偷盜。而當年的主犯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從犯也分別判處5年、6年不等有期徒刑。 6年來,這已是唐胄墓第二次被盜挖。記者從海口市文物局了解到,唐胄墓在文革時期曾遭到過破壞,原皇帝御賜石碑、石冢早已被毀壞殆盡,目前剩下的『原裝貨』只有石冢底座,以及守墓的石馬、石羊等物。 12日下午4時許,海口市文物局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唐胄墓底部被挖出的深洞即將觸及真正的墓穴,盜墓賊由於自己的『不專業』觸及到此時,見天色已亮就匆匆離去,洞內留下一個木柄,懷疑是盜墓賊使用的鐵鍬這種『非專業』工具,在洞內難以施展,而將其鋸斷丟棄在內。正因如此,唐胄墓室沒有被破壞。 墓室未遭破壞將於13日回填修復 據海口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介紹,接到唐胄墓被盜挖的報告後,該局第一時間派員現場調查,並及時上報省局及相關部門。現警方現場勘查工作基本完畢,在和唐氏後人取得溝通後,按照海南風俗定於13日開展回填修復相關工作。據稱,這項工作重點在於回填,如果遇到颱風、下雨,積水進入墓穴就非常麻煩。 王大新稱,經查詢史料及唐氏後人、附近村子老人的介紹,唐胄墓在近代有過不下三次的翻新、修繕,現存的極有可能是一座空墓。特別是一些老人曾提到,唐胄墓在文革時期被破壞的時候,出土過兩個陶罐,除此再無其他,目前文物部門對其尚無發掘計劃。 記者截稿前得到消息,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唐胄墓地,進行盜掘現場情況的調查已完成。 調查報告顯示,唐胄墓的墓冢,是用石券、石砌的穹窿頂修建而成。墓冢的前面,遭到嚴重破壞。其中有高約1.8、寬約1.6米共五層的券石被起開裸露,封土中填滿了大量的碎石片。 在墓冢的前、後兩側,各有一挖開的盜洞。前面的盜洞爲一長方形豎穴土坑狀,長約1.10、寬約0.85、深約1.15米,尚未挖到墓穴。後面的盜洞緊挨墓冢邊沿,向下、向內方向深挖,伸往墓冢下面,盜洞也爲長方形豎穴狀,盜洞深1.65、寬0.85、長1.70米。盜洞內的填土爲紅褐色,夾雜有木炭及白灰等,應當是當時埋葬時的填土。盜洞底部發現有石板鋪砌,未發現擾動跡象,從石板上面的四壁觀察,有約15厘米厚的白灰及木炭堆積。四周的土壤仍然是填埋時的活土。從現場分析,此盜洞也未到達墓室。由此推斷,唐胄墓葬的墓室應當保存較好。 位於三座墓葬中間的鐘氏墓,在石券、石砌的穹窿頂墓冢的西南部,有高約1米、寬約1.4米共三層的石塊被撬開丟棄,冢內也是用大量的碎石片填塞而成。未見有通往墓穴的盜洞出現,所以,該墓的墓室也應未遭破壞。 專業人員稱,縱觀整個盜掘現場,尚未對幾座墓葬的墓室構成破壞,也未發現有隨葬品出現跡象,只是墓葬的墓冢及其周圍的形制和結構遭到了嚴重破壞。 海口尚有18古墓葬難保護 據記者了解,海口有1560個不可移動文物,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125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有20處古墓葬。這些古墓葬除了熟知的海瑞墓、丘浚墓,18個古墓葬地處荒郊野外,保護難度非常大。 王大新稱,【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要做到『四有』,即有保護範圍、有保護標誌、有記錄檔案和有保管機構,其中『有保管機構』受經費、編制影響,是橫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面前的一道難題。對於地處荒郊野外的古墓葬,一般的做法是雇用臨時保護員,但他們只能做到不定時巡查,有事及時報告等。 『對於古墓葬的保護,需要研究一些更爲理想的方式。』王大新說,下一步要由政府及唐氏後人加大巡視力度,安裝攝像頭等高科技手段也在考慮之中。 相關連結 唐胄墓被稱海南第一風水寶地 唐胄(1474-1539),字平侯,號西州,府城東廂(今海口市攀丹村)人。唐胄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明弘治十五年壬戊科進士,曾授戶部山西司主事、廣西布政使、山東巡撫、北京戶部左侍郎等要職,著有【江閩湖嶺都台志】、【正德瓊台志】、【西洲存稿】、【傳芳集】等,對後人研究海南歷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海南青天』美譽的海瑞曾拜他爲師,死後被追贈右都御使。 唐胄墓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陶公山南側譚緝坡,坐北向南呈八角形,有八塊石條砌合而成。 唐胄墓早在1994年11月被列入我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被稱爲海南第一風水寶地。 盜掘古墓最高可判無期 我國刑法第328條第1款之規定,觸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1)盜掘確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2)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3)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4)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相關新聞 海南古墓你知道多少? 據文物部門調查,目前發現的海南古代墓葬總數約爲300處。海南古代墓葬,有與中原大陸一脈相承的墓葬文化,也有自身顯著的地域特點。專家考證認爲,因爲海峽的隔阻,海南古代墓葬文化缺乏延續性和繼承性,表現出明顯的跳躍式特點,以及與移民文化較爲一致的多元化特徵。據文物部門以往的調查統計和最新發現,海南古代墓葬總數約爲300處。從分布情況看,漢族地區較多,特別是北部的數量較爲集中,中部和南部數量較少。 最早墓葬或可追溯到青銅時代 據報導資料顯示,海南最早的墓葬或可追溯到青銅時代。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仙民村東面800多米處的仙溝嶺上,清理出一處青銅時代的墓葬群。 漢代瓮棺葬海南特有 據海南省文物部門統計,目前海南發現被明確定爲漢代墓葬的有5處,分別是陵水的『福灣墓群』『軍屯坡墓群』『孟坡墓群』、白沙的『志針墓群』和三亞市藤橋鎮的『番嶺坡墓群』,都是瓮棺墓葬。 文物專家研究發現,海南島漢代墓葬最突出的、帶有普遍性的瓮棺葬特徵,在同時期的大陸地區幾乎看不到任何痕跡。 隋唐墓葬鳳毛麟角 隋唐時期的墓葬,在海南非常稀少。目前,在澄邁縣老城鎮富昌村附近的一塊馮姓墓地中有一座最爲顯眼的石墓,這座沒有墓碑的石墓據稱爲冼夫人衣冠冢,周邊馮氏村民都將其當作自家的祖墳看待。 而文物部門的研究人員目前僅找到3處能確認墓主姓名的唐代墓葬,分別是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雅詠村西南面的韋執誼墓,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博渡村西面600米處龍窩坡上的戶部尚書吳賢秀墓,以及位於文昌銅鼓嶺南麓陳笠村附近的符元生墓。 宋元古墓葬有待研究 媒體報導資料顯示,宋朝以後,海南與中原內地交流日益增多,墓葬遺蹟也隨之豐富起來。海口市龍橋鎮的北宋瓊州知府周仁俊墓、舊州嶺上的瓊管安撫使林暹墓、府城潭謝村西側的兵部侍郎王居正墓,以及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西邊的符確墓等,都是海南有名的宋代墓葬遺蹟;元代或在宋元交替之際的墓葬,有澄邁的蕭仙墓、定安的王官墓、萬寧的文天瑞墓、文昌的陳仲達墓、臨高的蘭方塔等10多處。 來源:南國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