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西方孝敬父母之差異 一個天經地義一個可有可無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3-8-26 19:34|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881|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 『孝』是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孝敬父母』是指對父母的孝順和尊敬。『孝順』即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意志。    而英文中難以找到完全對應『孝』的詞彙。有人將【聖經】中的『honor』譯爲『孝』,而『honor』 ...
『孝』是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孝敬父母』是指對父母的孝順和尊敬。『孝順』即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意志。 
  而英文中難以找到完全對應『孝』的詞彙。有人將【聖經】中的『honor』譯爲『孝』,而『honor』的本意是『給予高度尊敬』,並沒有奉養和順從之意。
  中西方在孝敬父母問題上差別甚大:前者認爲是天經地義,後者卻認爲可有可無。在西方,奉養父母、爲父母養老送終並不是子女必須履行的責任,大多數西方人腦子裡不會經常考慮孝敬父母問題,於是設立父親節、母親節,提醒人們注意這件事。
  家庭 
  我們習慣於幾代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子女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相互之間的聯繫也很緊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須離家自食其力,結婚後一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兒女與父母同住,彼此之間關係平等,不依賴父母。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百事孝爲先』,牛羊尚能跪乳,何況人乎?在生活上關照、侍奉父母是必須的。西方人雖然也熱愛、尊敬、關心父母,但是並不像我們那樣,過問父母的飲食起居。他們認爲,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噓寒問暖,有干涉隱私之嫌。
  在德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對此,我們中國人不能理解,認爲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諱。在美國,老人搬家,請搬家公司,兒女不必一定前來幫忙;周末,兒女前來幫父母收拾庭院、修剪草坪,父母可能要付工錢。某西方外交官的父母來北京探望,全家老少到前門烤鴨店品嘗烤鴨,結帳時竟然實行AA制。
  養老
  近年來,我國實行醫保制度,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就醫問題,但由於國家還比較窮,無力拿出更多的錢爲老年人免費養老。現在,老年人進養老院的很少,基本上還是居家養老,靠子女服侍、奉養,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
  而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強調獨立,不願意依靠子女,生病靠醫療保險和醫護人員,養老靠國家優厚的福利待遇,不需子女插手。老人和子女經濟上來往不多,父母不供養成年子女,反之子女也不需贍養老人。
  西方老人一般住養老院或在家中養老,作爲子女前去探望,大多數情況下,也僅限於節假日、生日等。
  利弊
  西方人養老,能享受到豐厚的物質待遇,而晚景淒涼者並不鮮見,不是指物質上短缺,而是在精神上匱乏。孤臥病榻,雖有護士小姐看護,但兒女卻常常不在眼前,對親情的渴望,對子女的思念,始終難以擺脫。
  我國老人多數是居家養老,依靠子女照料,養老條件和護理水平當然比西方養老院差些,但是兒女親情無處不在,照顧得更周到,老人生活得更踏實,更有利於老人的健康長壽,優越性是明顯的。我國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適合我國國情,雖然加重了子女負擔,但是老人喜歡,子女情願。當然,如果國家對養老事業再加大一些財政支持,老百姓會更高興。
  (作者爲原外交部禮賓司參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