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8月16日電 (記者 孔凡元)為期三天的第七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16日在濟南市山東大學召開,大會以『易學與中國哲學文化的歷史與未來』為主題。
著名易學家、山東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為大會致辭中指出,自1993年8月,為推動海峽兩岸學術交流與發展,山東大學周易中心克服重重困難,開啟了兩岸學界雙向交流模式並延續至今。歷屆兩岸易學研討會的召開,匯聚了兩岸學術界數百位精英,兩岸所有治【易】的學者幾乎都參加到其中,其開展早、層次高、規模大、接續久,多年來在兩岸學界有着廣泛的影響,並在兩岸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台灣中華易經學會榮譽理事長、台灣正先書院院長邵崇齡表示,【周易】是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長河中誕生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經典,它對中華文化、東亞價值觀乃至世界文明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數千年來,由這部經典所引發的易學活水長流,澤被中華,啟迪環宇,沾溉來者。當代中國哲學家、中國哲學學科的奠基人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周易】展示了辯證的宇宙代數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真正的哲學著作,至少也是儒家的最有哲學意義的經典。可以說,【周易】、易學承載着中華文化的基因,是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共同擁有、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寶藏。 此次會議還收到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及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先生的賀信。 大會共收到論文百餘篇,圍繞『三代文化與【周易】成書』、『【周易】文本結構與言說方式』、『【周易】經傳哲學』、『出土易學文獻研究』和『國際易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諸方面問題展開討論與研究。 來自台灣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學院、中華易經學會、周易文化研究會及大陸復旦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4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1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大會。 大會由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中國周易學會和【周易研究】編輯部主辦,台灣中華易經學會協辦。(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