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古籍數字化還是個看不到市場前景的產業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20 19:53|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2278| 評論: 4|來自: 文匯報

摘要: 昨天,本報頭版刊登的【文史研究迎來『E考據』時代】提及古籍數字化為文史研究開啟美好前景,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這固然是一道吃起來很香的『大餐』,但與此同時,烹製這道『大餐』的廚子――古籍數字化產品的提供 ...
昨天,本報頭版刊登的【文史研究迎來『E考據』時代】提及古籍數字化為文史研究開啟美好前景,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這固然是一道吃起來很香的『大餐』,但與此同時,烹製這道『大餐』的廚子――古籍數字化產品的提供方卻有些為難。記者通過採訪古籍出版界人士了解到,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如何盈利、如何保護版權等,都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數字化無疑是未來古籍整理出版的一個方向,據我所知,目前各家出版社都在做這件事。可惜,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這應該是一個產業化的問題,但目前古籍數字化還是一個看不到市場前景的產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告訴記者。他認為,出版社古籍數字化要實現盈利,必須杜絕盜版――數字化產品容易複製的特性將導致盜版猖獗,極有可能剛一完成圖書的數字化,成果就被別人輕而易舉地竊走了。


  『古籍數字化的投入相當巨大。我們總以為古籍是古人留下的現成東西,事實上,古籍整理完全是一項創造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如總計百餘種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前前後後編撰了將近半個世紀,全部1800冊的【續修四庫全書】也編撰了8年。』高克勤坦言。


  在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博士後孫益武看來,面對古籍數字化遭遇的侵權尷尬,在寄希望於知識產權司法環境推進的同時,有幾方面可以嘗試:一是古籍作品相關權利人主動加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授權這類專業性機構進行維權;二是主動藉助App等推出在線內容,進入網絡和新興媒體市場,正版的主動首推有助於抵制盜版;三是在強調著作權的同時,免費放開一些惠及公眾的版本。 (本報記者 范昕 實習生 劉劍 李凱旋)
來源:文匯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