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林8月13日電(李建平)首屆中國民族民間情歌石林論壇13日在雲南石林開幕,吸引了來自民族學、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音樂學等領域的50多位中國學術界專家、學者。快速發展的中國要怎樣留住民族民間情歌,成為參與論壇的專家、學者探討的核心話題。
由雲南藝術學院、中國雲南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主辦的此次論壇,旨在通過在中國傳統七夕節期間舉辦論壇和實地演唱情歌,重新闡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有專家指出,在中國眾多民族地區,由於交通、通訊條件的極大改善和人們觀念的變化,當地年輕人已經不再用對情歌的方式談情說愛。民族民間情歌的保護和傳承需要體現時代特徵的方式、方法。 『許多傳統節日,變得只有傳統的名聲,而沒有了傳統的內容。』雲南省文化廳副廳長熊正益說到七夕節情歌現狀。『要把時代元素融入傳統情歌,才能讓它們更具影響力。』 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資的深圳世紀華業非遺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李漯民認為,應該在開發中保護民族民間情歌,尤其要注重和證券市場的結合,突破過去簡單引進投資的開發方式,實現資本對民族民間情歌的更可持續投入。而山東藝術學院文化藝術學院院長田川流教授則提醒道:『要防止以產值目標來引導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的不良現象。』 作為論壇的組成部分,石林當晚還舉辦了七夕節唱情歌活動。中國藝術研究院人類學研究所博士李修建由此談到民族民間情歌的傳承方式:『傳統民族民間情歌演唱的情景如何還原、是用普通話唱還是用各民族的語言唱等問題都值得思考。』 經過活躍的探討,與會專家、學者在傳承民族民間情歌問題上達成共識,並簽署了【首屆中國石林民族民間情歌節論壇備忘錄】。【備忘錄】指出,『雲南地處中國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東南亞文化圈的交匯區,民族文化有機融合了南亞、東南亞的多元文化,舉辦民族民間情歌節論壇有利於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倡議把民族民間情歌節論壇作為一種制度,堅持長期在石林辦下去。』(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