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中國(廣州)國際健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關於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大會發言,引起與會者高度關注。 於文明認為,當前,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和健康需要的內在要求,是擴大內需,擴大就業的必然需求,也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具有明顯特色優勢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將成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必須大力發展。 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資源獨特 隨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入推進,發展健康服務業和健康產業,在確保『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的同時,大力發展『非基本』醫療衛生和健康保障服務,日益為人關注。於文明說,這決定了我國健康服務業要在傳統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基礎上,要深化和挖潛服務,健康服務的內容方式和機制也面臨着升級改革和結構調整。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重要的醫藥衛生資源,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醫藥產業資源和特有的醫療保健服務貿易資源,尤其所包含的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的豐富實踐和經驗,是我國健康服務產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並出台了一系列發展中醫藥的政策措施,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明確提出『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積極拓展中醫藥服務貿易』。2012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出台【關於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發揮中醫藥在我國服務貿易中的獨特作用,明確了重點任務,提出了保障措施。 『在當前中醫藥發展和服務業發展均處於良好戰略機遇期的背景下,中醫藥服務及相關健康產業同樣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前景可期,大有可為。』於文明強調。 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大有可為 於文明認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服務業被置於重要地位,有着強烈『民生』需求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此時,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不再只是衛生資源,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服務貿易資源。從針灸、按摩、足療等各種養生保健服務到『治未病』中心、養生會館等各類養生保健機構,以及中藥茶、藥膳、灸療罐等養生保健產品,不僅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還能通過滿足民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民眾健康素質,還能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領域;不僅通過提供『非基本』養生保健服務成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有效補充,還能有效推進中醫藥對外服務貿易。 今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商務部又聯合啟動了『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項目、重點機構、重點地區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於文明說,『國內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大力發展,必將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深入開展。』 營造良性環境,推動良性發展 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目前還處於自發層面,時有亂象,鑑於其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於文明建議:一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遵行市場經濟規律,企業自主和政府支持相結合,鼓勵社會參與,促進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 二要發揮特色優勢,實施品牌戰略。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要以樹品牌、樹形象為戰略發展目標,扶持發展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和機構。還要挖掘中醫藥健康服務的特色和優勢,繼續發揮名老中醫專家和傳統老字號的品牌效應,並賦予新內涵。 三要有效整合資源,規範有序推進。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相關標準建設,規範服務,使中醫藥健康服務有序發展。 四要重視中醫藥『治未病』思想及養生保健方法。充分發揮社會和民間的力量,重視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大力發展中醫藥『非基本』醫療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和中醫藥服務貿易,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和相關健康產業,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