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至清末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裏,儒家的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三綱五常』,在儒學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哪些觀念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呢?前天,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傑人教授做客武漢圖書館『名家論壇』,帶來一場名為『儒學・儒家・價值觀』的講座。
在朱教授看來,古今學者對儒學的定義雖然很多,但主要觀點是:儒學是一種學術、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觀等。 他引經據典:如【漢書・藝文志】中,有對儒學是一種學術觀點的記載。史學家錢穆曾寫到:『儒為術士,即通習六藝之士。古人以禮、樂、射、御、書、數為六藝,通習六藝,即得進身貴族,謂之家宰小相,稱陪臣焉。孔子然,其弟子亦無不然。儒者乃當時社會生活一流品。』 朱教授說,儒學是一種文化,著名哲學史家陳來曾寫到『離開三代以來的中國文化發展,去孤立考察儒學的源流,就難以真正解決儒家思想起源這一思想史的問題。』 『儒家的「五禮」包括吉、凶、軍、賓、嘉,它們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效地規範社會生活。儒家的禮樂文明、禮樂制度表明,儒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如今我們的生活方式深受儒學影響。』 朱教授還認為,『價值觀是人們的精神取向,我們在看待儒家價值觀時,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儒學賦予人類的情懷與政治衝動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強調指出,儒學與宗教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積極的、入世的。 說起儒家的價值觀,朱教授特別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詳、流行於網上的50句中國經典名言,並進行了解說。他說,這些名言都能體現儒家價值觀的真諦,從側面體現了人們對儒家價值觀的認可,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 (記者 鐘磬如) 來源:武漢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