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大批遊客在杭州西湖洗腳的照片引起網友爭議。近日,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水池中泡腳的照片在網上傳開,再次讓口水亂飛。有網友認為這『煞風景』的舉動是『素質低』的表現。但也有網友對此駁斥,認為有不少外國人也照樣會在盧浮宮泡腳,不能摘出國人來橫加指責。(7月31日【重慶晨報】)
一個不能再普通的洗腳納涼行為,竟然在輿論場上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和廣泛的討論,其背後折射出的道德焦慮與文明迷惘,無疑更加值得社會反思。 從表面上看,人們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強烈的道德不自信與道德過敏,源於長期以來國人在多種場合上的『道德失分』。作為回應,一些恨鐵不成鋼的國人開始患上某種『道德過敏症』,但凡什麼舉動看不慣,就都歸咎於『素質低下』,除非人們能證明『外國人也如此』。 搞不清楚何為道德,何為不道德;哪些行為是素質高的表現,哪些做法是不文明的樣式,這就造成了國人在道德與文明上的認知分野――要麼選擇跟着習慣走,但由於許多過去遺留下來的習慣,比如缺乏交規意識、高聲喧譁,在今天往往被認為是不文明、缺乏道德的,因而極易陷入『不自覺的無道德狀態』;要麼跟着臆想中的『理想道德範式』走,進而表現出『過度道德』,甚至崇尚某些違背人性的『道德』。比如,親近自然是人類天性,但在中國,野遊、踏青(踩草坪)卻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表現。殊不知,這在西方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重塑我們『道德自信』,是回歸傳統,還是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新道德』體系,這些都有賴全社會思考總結。 浙江 王烽 來源:現代快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