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民日報:文化,少一點『速食主義』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1 23:33|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2263|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終於見到全文,太唯美了!』    近來,一個號稱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詩作『全文』的帖子,在網絡論壇、手機微信上熱傳。實際上,這簡直是一個錯植到倉央嘉措名下『偽作』的『大全』。除了『最好不相見』等幾句, ...
『終於見到全文,太唯美了!』 
  近來,一個號稱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詩作『全文』的帖子,在網絡論壇、手機微信上熱傳。實際上,這簡直是一個錯植到倉央嘉措名下『偽作』的『大全』。除了『最好不相見』等幾句,是于道泉、曾緘先生漢譯倉央嘉措詩作的兩個版本,其餘種種,有的是當代詩人的作品,有的是網絡寫手的續編,有的是西藏題材歌曲的詞作,不一而足,堪稱雜燴。
  可惜在一片『頂』、『轉』、『贊』的聲音背後,卻少有人注意其中顯而易見的謬誤。那些詩作無論從格律形式、語言風格哪個角度看,都與倉央嘉措的作品相去甚遠。就是這樣荒誕離奇的錯栽誤傳,居然一路通行、屢傳屢盛。在網上讀到這些『唯美』詩作進而傾慕推崇倉央嘉措的不少『粉絲』,好像從來沒有想過,應該找一個版本的倉央嘉措詩集或研究文集,好好坐下來讀上一讀。
  環顧周遭,類似於此的網絡『速食主義』傾向並不少見:刷微博微信,瞄一眼推薦來、轉來的『美文』,成了日常閱讀的主要來源;機場等候區,拿著手機、平板電腦點點劃劃的隨處可見,捧著書看的少之又少,還多半是老外;學生要交論文、辦事員要寫總結、甚至某人心血來潮要發封情書,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網搜一搜,說不定範本、模板都現成可取;策劃出書選題,離不開網來網去,盯著網絡紅人、名博、熱帖,即使是『審丑』也不愁銷量保證。正是這些我們越來越習以爲常的景象,侵蝕著社會的文化心態、價值取向。 
  爲什麼人們喜歡通過網絡享用文化『速食』?無非是圖它快捷,滑鼠一點說來就來;圖它輕鬆,需要什麼搜什麼,無須苦旅、不費周章。總想著能投入少、產出多、見效快,忘記了文化恰恰需要長期積累、沉澱。一味依賴『速食』的『快』與『輕』,只會讓我們與文化『慢』與『重』的本質背道而馳、越行越遠。
  當然,這不全是網絡的錯。今日網絡之強大,確已在某種程度改變了現代人知識信息獲取、文化傳承弘揚的途徑與形態。也確實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這樣,有海量可選的文化服務、文化產品,有數字龐大的文化產品消費者、文化生活參與者。網絡僅僅是工具,很多時候還不可或缺。出現文化『速食主義』症候群,與其歸咎於網絡,毋寧說,是網絡這面鏡子把這些年來在文化建構與傳承方面越來越濃烈的功利化、淺表化心態,映射得格外清晰刺眼。
  目下文化領域,像這樣充斥著急功近利、淺嘗輒止氣息的現象,淹沒了對文化應有的敬畏。文化項目『運動式』地一哄而上,巴不得『多快好省』立馬見效;文化場館攀比貪大,熱衷興建大劇院等文化地標,卻不問利用率如何;簡單地拿出搞經濟的手段搞文化,文化產業建設被文化園區建設『概念偷換』;政績、利益雙重驅動下申遺衝動高漲,申遺異化爲可以理直氣壯漲門票的金字招牌;讓文化傳統和歷史名人爲推銷旅遊『站台』,多個地方你爭我奪。
  文化本非功利事,有它自己的內生規律和邏輯。不妨時時自我警醒:在文化心態上,少一點浮光掠影,多一點凝神靜氣;少一點急火猛攻,多一點文火慢燉;少一點人云亦云,多一點有疑之心;少一點不加辨別,多一點小心求證。文化『速食』不妨有,但沒有理由拋下文化精品大餐。江 南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