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趙莊改名:"臭名昭著"本身就是營銷噱頭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7-26 00:07|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076| 評論: 0|來自: 濟南日報 

摘要: 7月19日,徐州豐縣政府網站發佈一條公告,擬將當地的趙莊鎮更名為『金劉寨』鎮,並向社會徵求意見。有了解內情的人士直指豐縣此舉是急於打響『劉邦出生地』名頭而出的『怪招』。而趙莊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改名的想法 ...
7月19日,徐州豐縣政府網站發佈一條公告,擬將當地的趙莊鎮更名為『金劉寨』鎮,並向社會徵求意見。有了解內情的人士直指豐縣此舉是急於打響『劉邦出生地』名頭而出的『怪招』。而趙莊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改名的想法有充足的歷史依據,目前只處於徵求意見階段,鎮政府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揚子晚報】7月24日)

又一個趙莊易名,又一出爭奪名人故裏的鬧劇。爭名奪姓的背後,人文誠意幾許,而發展饑渴又有幾成?

眾人皆知,打『文化牌』可行的背後,是厚重的歷史托舉、公眾的社會認同。『文化牌』可以打且可能打,因為文化是軟實力,地方若有底蘊存在,易名未嘗不可,比如,宋代時候昌南鎮出產的瓷器多為御用,真宗為表示對昌南鎮瓷器的喜愛,特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予該鎮為名,一舉將景德鎮名聲打響;明州改寧波,取意『海定而波寧』,也一直保留到今天,因為有文化為依託,這都是比較成功的改名例證。

只是,絕大多數在商業文明中的『更名改姓』,幾乎都難以俘獲公眾的認同。凡是此類『文化牌』,專家們必然要按圖索驥,從文字中找記載、從傳說中攀關係,什麼歷史小說、坊間謠傳,只要能拿來作證,一律不辨真偽。可問題是,將趙莊鎮改名為『金劉鎮』,難道就更顯文化底蘊?我看未必,有那麼多的漢皇祖陵、千年唐槐、清代大廟,此地為什麼偏偏以『趙莊集市』而得名呢?依我看,地方的得名,就很能反映公眾的認同。所以,這更名改姓的決策,並非出於公眾的呼聲意願,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廂情願而已。

地方政府跳出來操刀改名,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大打『文化牌』不過是市場剛需。比如,按地方所言,之所以改掉趙莊之名,原因有四:域名雷同混淆;趙莊知名度低;地處偏僻,不利於招商引資;改名之後有利於小鎮形象。所以,靠着改名而體現文化底蘊,本質上不過是『經濟唱戲』的野心。說它有依據也罷、有認同也好,反正此類新聞只要見諸報端,慣例就是罵聲一片的。

更名改姓的『文化牌』,一直以來都臭名昭著。奇怪的是,很多地方至今都樂此不疲、魚貫而入,除了政治、經濟的發展衝動外,在於這『臭名昭著』本身也是很好的噱頭營銷。至少,經媒體這麼一鬧,大家就知道有這麼一個趙莊。(王慶峯)


來源:濟南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