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冀寶齋藏品混淆視聽 專家:博物館不是古玩攤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7-16 18:08|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857| 評論: 0|來自: 海南日報

摘要: 日前,作家馬伯庸發表了博文【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他於河北冀寶齋博物館遊覽期間的所見所聞:標榜着『大清雍正年制』卻繪着金陵十二釵的粉彩大缸、聲稱是『元朝青花釉里紅』卻身着中山裝的 ...
日前,作家馬伯庸發表了博文【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他於河北冀寶齋博物館遊覽期間的所見所聞:標榜着『大清雍正年制』卻繪着金陵十二釵的粉彩大缸、聲稱是『元朝青花釉里紅』卻身着中山裝的十二生肖塑像等藏品隨處可見,款識為『堯帝製造』、『炎帝製造』、『黃帝製造』的五彩瓷器亦不勝枚舉…… 
  馬伯庸的『奇幻歷史漂流』不僅令讀者大跌眼鏡,更引發了文博工作者及收藏愛好者的紛紛熱議。
  你見過北魏的青花人物紋罐嗎?你見過晉代的青花人物紋雙耳瓶嗎?你見過漢代的彩花卉人物紋大蓋罐嗎?
  雖然聽着如同天方夜譚,但這些時空錯亂、造型奇特的『稀世珍寶』卻確確實實存在於河北冀州一家名為『冀寶齋』的村級博物館中。
  據了解,這座投資5400萬元,由河北省冀州市二鋪村支部書記王宗泉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博物館,運營至今先後被確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科普基地等,被稱為『社會力量創辦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典範』。
  儘管盛名如斯,日前作家馬伯庸到此一游,返家大筆一揮寫就的【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還是輕易地推翻了它冠冕堂皇的『金字招牌』。
  直言:博物館不是古玩攤
  『這件事我們都聽說了,作為從業多年的文博工作者,我感到既可笑又憤怒。』雖非初聞,海南省博物館館長丘剛談及此事仍心緒難平,『博物館是人們學習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冀寶齋中所謂的「藏品」真假不分、混淆視聽,不僅叫人貽笑大方,更容易誤導青少年,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
  對此,著名作家、收藏家王祥夫有相同看法。已將文物收藏作為一門學術深入研究的他直言,『將贗品當真品在博物館中展出是嚴重的瀆職行為。有關部門必須堅決取締、嚴厲處罰涉事博物館。』
  王祥夫認為,經過數代人不斷鑽研實踐,現代工藝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製造出在工藝價值上與文物齊平的工藝品並不難,很多仿品與真品放在一起,即使是行家也難辨真假。『但每一件文物身上都積澱了歲月、歷史和每一任藏家賦予它的深刻故事,這是再高的工藝水平,再精湛的工藝技術也堅決無法替代的。』
  王祥夫告訴記者,他曾專門飛往某地參觀名人故居,不料由於真品保管維護價格較高,遊客目及之處無一不是仿品,令他大失所望。『仿品都叫人如此失望,何況看到一隻描着金陵十二釵的「大清雍正年制」粉彩大缸呢?』
  『許多高仿品做得精美絕倫,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品,只要不貼上「真品」標籤招搖撞騙,也具有一定收藏價值。但不考慮時代背景、歷史知識粗製濫造的仿品就不可原諒了。』王祥夫強調,『博物館不是古玩攤,它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每一個走進來的人,要做的只是學習、欣賞,而不是鑒寶。保證真實性是博物館展出藏品的首要原則。』
  建議:一學、二看、三不聽
  文物的價值是先天固有的。每一件文物都充盈着濃重的年代、地域特色,不同的紋理、造型又展示了別樣的文化內涵,而其製作材料、工藝、技術亦值得人們研究、傳承。
  同時,有道是『盛世文物,亂世饑民』,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需求增強的今天,文物市場更讓人們趨之若鶩,文物價格亦水漲船高。
  『文物收藏是高雅的藝術行為,同時也可能投入較大的成本。很多收藏愛好者都碰過釘子、嗆過水。』丘剛認為,『要收藏文物,必須花大量時間「做足功課」,廣泛學習歷史知識,閱讀文物鑑賞書籍,同時多看真品、高仿品和普通仿品,通過反覆比對,學習區分其中細微的不同,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自稱在文物收藏中『花了不少冤枉錢交學費』的王祥夫談起文物鑑賞也自有一番論道。他舉字畫藏品為例,『拿到一幅字畫,首先要看印章、落款是否與作者的名號相符,再核對印泥顏色、紙張質量、裝裱方式是否符合年代印記,藏品是否流傳有序,最後再縱觀全幅藏品的精神氣象。』王祥夫進一步解釋,『仿品仿得再好,下筆難免拘謹小心,失了真品的瀟灑爽利,也就失了神。如果平時對該書畫家的行文、作畫風格都有了解,甚至能加以臨摹,鑑別字畫時就更能成竹在胸了。』
  王祥夫建議,在選擇藏品時一定要做到『捂緊耳,擦亮眼,定下神』。『首先心裡要給這件東西規定一個可承受的價格範圍,超出則不買。然後再仔細觀察,一個瑕疵和疑點都不能漏掉。』他特別強調,『最重要的是無論賣方如何鼓吹藏品的來歷、傳說都一概不聽,只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眼睛。』
  呼籲:政府監管、專家指導
  近幾年,海南省支持鼓勵民營資本發展文博事業,為各地民辦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海南天涯熱帶雨林博物館、黃花梨博物館、海南黎錦博物館等民辦博物館應運而生,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了有力助推。
  然而,放眼全國,在部分民辦博物館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藏品真假存疑、以盈利為目的、沽名釣譽的民辦博物館亦屢見不鮮。
  據介紹,海南省博物館屬『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所有藏品均要邀請專家進行多級論證,經過數百項嚴苛的評估標準方可上架展示。而民辦博物館則無此硬性規定,難免存在漏洞和盲點,所展出的藏品難保質量。
  『日前,國家文物局發出通知,委託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開展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實可靠、有鑑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海南省文體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法規制定後,我們將對我省已登記的民辦博物館展出藏品進行統一清理和排查,保證藏品的真實及來歷清晰。』
  同時,丘剛承諾,隨着海南省博物館二期的建設,將設立專門的學術報告廳,定期邀請國內著名文物鑑賞專家來瓊,面向廣大收藏愛好者舉辦鑒寶講座。『幫助藏友提高文物鑑賞水平,少走彎路是海南省博物館義不容辭的責任。』丘剛說。(文\海南日報見習記者 陳蔚林)
來源:海南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