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季度結束,我們總結經營成果,南京分行在比較困難的環境下,在全國還排在中信銀行總排名的第三,我問同事爲什麼,來參加過學習班的學員說了兩個字「放下」!確實,只有懂得該放下時放下,該提起時提起,我們的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地發展。』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行長焦世經接受【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2012年4月12日到14日,他帶領江蘇省各地市分行行長等高層管理人員40多人,參加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爲他們量身定製的『人文素養與文化創新』研修班。 『銀行的生存環境很商業化,業務沒有盡頭,員工們有時很焦慮。我們過去的培訓主要是商業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專題,用這些知識來學習對人對事還遠遠不夠。就任務說任務,就商業談商業,有些淺薄,員工心智需要成長,學習智慧、淡定地面對市場,參與競爭,這需要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焦世經說。 下面是他們的第一堂課。 現在,當人們心靈無法安頓的時候知道求助於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好現象。那麼,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怎樣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對提升人的人文素養又有什麼價值和作用呢? 人文素養,其實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精神境界,道德水準;第二層面是人文水平、能力和人生的智慧。兩方面加起來,能看出一個社會和人群的人文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 儒家的『德性』 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爲四個方面,即:以人爲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爲,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說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因爲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人』,其邏輯演進可以歸結爲:一,何爲人?二,怎樣做人?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郭沫若在評論孔子的時候說:孔子的最大貢獻是對人的發現。孔子的偉大在於,在春秋末年,把當時的思想界從天轉向人。孔子以後的儒家主要是進一步回答『什麼是人』,『怎麼做人』和『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什麼是人呢?西方比較注重理性,對人的定義是:有理性的動物。中國儒家比較重視仁義道德,所以對人的界定是:『人異於禽獸者幾稀』(人和動物的差別不大),主要區別在於人有仁義禮智『四端』。從這個界定本身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方向和角度。 怎麼做人呢?三個層面:一,自身怎麼做。做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有人格的人,堂堂正正的人。第二,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成爲對家庭、社會、國家有用的人?從關係的角度談人,儒家談得最多。其中儒家的『忠恕之道』,現在已經被聯合國確立爲普世倫理。所謂『忠』,『盡己曰忠』(儘自己最大力量),所謂『恕』,『推己及人曰恕』。在其位,殫精竭慮,爲人謀,竭盡全力,此謂忠;與人相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謂恕。處理家庭關係也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家庭之於中國古代宗法社會的重要性,我稱之爲『細胞』,而孝又可以說是家庭的『細胞』。儒家思想爲什麼能成爲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就是因爲它的孝道穩定了家庭,而家庭的穩定又促進了社會的穩定。這使得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成爲一個『超穩定的社會結構』。至於個人與民族、國家的關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及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至今仍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三個層次以前很少有人談及,但是非常重要,這就是人與『天』的關係,包含人和自然的關係及『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超越精神起了很重要作用。馮友蘭曾經把儒家的境界分爲四種,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裡所說的『天地境界』,既是一種超越精神。 『舍己從天』,亦即不斷把自己引領向上,以『止於至善』爲終的。 來源:t望東方周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