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边墙’原状,迫在眉睫。”中国明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介绍说,普通市民都知道明十三陵,对边墙却了解不多。
边墙类似于长城,依山而设险,连接重要山口,将明十三陵围在中间,历史上长度达到120里,有的边墙还有垛口、有马道、有敌楼,是明十三陵陵区“起始线”。 胡汉生介绍,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两座山间的山谷地带称之为“山口”,明朝中期以后为了保护陵寝的安全,加强了边墙的建设。山口之间由“边墙”连接,围住整个陵区。 但到了清朝以后,边墙逐渐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边墙还有遗址存在,如果不加以修缮,边墙有可能全部坍塌消失。 对此,十三陵特区工作人员表示,边墙的修缮工程已经列入今年特区的重点工作,目前启动了勘察工作。 重修设想 封闭管理 边墙将成景区一部分 边墙修好是个什么样子?会再次将十三陵封闭起来么? “边墙并非修建铜墙铁壁!”工作人员介绍,边墙修缮后,将会在景区留出游客集散地。虽然游客到达景区后,机动车不得进入景区,但游客可以乘坐特区的环保大巴车进入景区参观。 整个十三陵特区将在未来实行封闭化管理,同时修建过境公路。修缮边墙会将120平方公里的景区围在其中,成为景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十三陵景区封闭化管理打下基础。 重修进度 分期进行 方案已报文物部门 按照特区的初步想法,“边墙”的保护修缮将分期进行。先期拟对十三陵门户区以大红门为中心点,向东延至中山口、东山口,向西延至榨子口、西山口区域内的边墙进行修缮。 由于明十三陵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修缮工作格外严谨,专家要通过挖探沟、看墙基、寻三合土等方式来找寻边墙的蛛丝马迹。 北京文物保护设计所将会综合专家意见制定修缮方案,方案经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审批,审批结束后,工程才能动工。 来源:法制晚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