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胡先生帶着妻子李女士和64歲的岳母從河南來京旅遊,參觀故宮博物院。本是一次幸福之旅,可誰曾想到,其岳母在故宮遊玩時,因進錯門口,被保衛處一男子踢中右側肋骨。賠償問題仍在處理之中。(7月5日【京華時報】)
一名6旬老人走錯門,而且是故宮的門,應該說還是有一點責任的。但不管怎樣,何至於引起故宮保安的拳腳相向? 這些年來,故宮似乎成了文化領域的中國足球,總是不斷出故事、不斷刺激人神經。2011年故宮發生『5・8』展品被盜案發生後,緊跟着就發生『宋代哥窯瓷器損壞』等多起事件;就在這起保安打人事件之前,5月4日,一名男遊客徒手打碎故宮翊坤宮正殿一塊窗玻璃,致臨窗陳設的一座鐘表跌落受損。很多人都在詫異,當年石柏魁這麼一個小蟊賊,為何就把故宮鬧翻了天?兩年過去了,故宮的安保怎麼還如此『不堪一擊』?安檢上軟綿綿,現在,對一名6旬老人卻又下手如此剛猛! 回顧這些年來故宮發生的故事,看起來形形色色,但有一點卻是相通的,那就是看不到故宮應有的文化操守。這種文化操守概括地講,就是文氣、靜氣、正氣;具體而言,就是在故宮人身上應該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養眼特質,能夠看到『士人風骨』,能夠靜下心來做事,能夠對庸俗思潮保持一絲拒絕。有了這種操守,故宮就是一個文化符號;失去這種操守,故宮就只是一個旅遊景點而已。 回到故宮保安打人上來,雖然是保安出的問題,但保安代表的也是故宮的形象。不想拿故宮打人的保安,去與北大保安、中大保安等一些『保安哥的傳奇』相比,但是一個故宮的保安,向一名六旬老人動手,和故宮的文化氣氛、故宮人應有的文化操守,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剛上任上曾說過,『我不是掌門人僅是看門人』,『故宮應成令人尊敬的文化典範』。保安打人,而且打的是遊客,是老年遊客,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典範』?一段時間以來,故宮似乎也意識到一些問題,推出了一些自救措施,比如換玻璃之類。但就現在看來,種種措施還只是就事論事、潑水救火,並沒有看到根本。 或許我們不應該對故宮提出太高要求,在一個物質化的社會裏,眾人皆醉、舉座不醒,人們都已經迷失了自己。問題是,故宮不是一般的地方,希望故宮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文化地位,認識到輿論的厚望,保持自己的文化操守。 毛建國 來源:羊城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