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馬池口鎮亭自莊村有座娘娘廟,經歷300年風雨洗禮,唯有大殿堅守,偏殿已經破敗多年。記者昨天從昌平區政府獲悉,馬池口鎮娘娘廟將啟動修復,修舊如舊,恢復原貌。
亟待修繕的娘娘廟始建於明末清初。走進娘娘廟,磚頭呈烏青色、瓦片上荒草叢生;殿頂原本有4隻垂脊獸,如今卻只剩1隻蹲守在上面;房檐上精雕細刻的花紋和雲朵圖案依稀可見;四根直徑50厘米左右的大柱子屹立殿內,供奉的神像、香爐均已不在。 『看雜技、拉洋片、搭罩棚、冰糖水兒……』76歲的村民王寶山說,過去每逢農曆四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三天,鄰村村民都會聚集到娘娘廟這裡,和亭自莊村民一起舉辦廟會。 『娘娘廟山門南處有個戲台,戲班子在台上表演。』聊起童年逛廟會時的情境,艾德春老人意猶未盡。『小時候兒就盼着每年的娘娘廟會,繞着廟一圈都是練雜技、扭秧歌、賣農具、賣布和賣冰糖水兒的。當時我拿1個雞蛋能換3碗冰糖水兒呢。』 記者了解到,在20世紀50年代,這座古廟曾用作教室,當時人們用白灰塗刷了大殿的牆壁,隨着時間的推移,古廟的牆壁白灰開始局部脫落,人們才發現牆壁上原有的百年壁畫。這些壁畫上的內容為水滸、三國、西遊記等名着人物和故事片段。由於壁畫上的石灰還沒有完全脫落,考古人員將利用專業技術方法剝落石灰牆面。屆時,90%以上的壁畫即可展現眼前。 (記者葉曉彥 通訊員邱鑫) 來源:北京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