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7月3日,北京海關將上世紀80年代以來罰沒的1萬餘件文物藝術品正式移交國家文物局,並由國家文物局劃撥恭王府博物館。北京海關官員表示,此次移交的文物,不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北京海關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物移交活動。
據介紹,這次北京海關移交的文物共計10393件,其中三級文物500餘件套,主要包括陶瓷、錢幣、玉石、書畫、古籍拓本與雜項物品等六大類,時間跨度長、類型多樣、涵蓋地域廣、歷史印記鮮明。 在這批珍貴文物中,有不少文物屬於標準器物或器形,其中,錢幣類罰沒文物總數就達7000多枚。這批罰沒的文物,上始於原始社會、下到民國時期,既有較強的歷史、科學、藝術與研究價值,也具有較好的展覽展示效果。 文物屬於國家禁止、限制出境的物品,如果旅客隨身攜運文物出境,須主動向海關申報,海關根據文物部門的批文及相關許可證明予以放行或退運。記者了解到,此次移交的文物大部分是旅客進出海關時沒有進行申報而被查扣的。 據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移交的這批文物將入藏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館,供社會公眾觀摩、欣賞和研究之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