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浙江台州10名幼童着漢服行『開門禮』 秀漢學儒風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3-6-28 21:38|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2017|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網台州6月28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實習生 陳家琛) 27日,在位於浙江台州路橋陶宗儀故居紀念館內,來自當地幼兒園的10名孩童身着漢服、頭戴綸巾,在老師和家長的見證下,以最傳統的方式行了『開門禮』,感受 ...
中新網台州6月28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實習生 陳家琛) 27日,在位於浙江台州路橋陶宗儀故居紀念館內,來自當地幼兒園的10名孩童身着漢服、頭戴綸巾,在老師和家長的見證下,以最傳統的方式行了『開門禮』,感受了一把漢學古韻。 
  記者了解到,『開門禮』是古時孩童入學必經的一道禮祀,已傳承千年之久,在當地頗負盛名。
  當日上午,10位來自路橋峯江中心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來到當地下陶村陶宗儀紀念館,準備行『開門禮』。
  現場,孩子們身着青色漢服,頭系黑色綸巾,站在木桌兩旁,根據書法老師的指導,握起手中的毛筆,在各自的宣紙上寫下一個個『人』字,此後更是大聲誦讀了『忠義進學』賦。
  不少家長笑稱,看着這些沉浸在古禮薰陶中的孩子們,像極了古裝影視作品中的小狀元。
  『讓孩子們參加這項活動,正是希望他們能重溫中華傳統漢學文化。』採訪中,台州路橋區委宣傳部幹事鄭蓉這樣說道。
  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朗誦『忠義進學』賦是為了讓孩子們領悟做人的道理,而練習書法的『人』字,則是希望他們將為人之道銘刻於心。
  鄭蓉稱,為了發揚地方傳統文化,浙江欲在全省範圍內打造1000個『文化禮堂』。
  『我們正努力把地方上各類傳統文化都收集到「禮堂」之中,供民眾參觀學習,不讓祖輩們的「老底子」精髓流逝在歷史裏。』鄭蓉說。
  眼下,路橋已在當地下陶村濕地公園內新建了一座名為『輟耕』的紀念亭。
  據介紹,『輟耕』源自元末明初台州籍文人陶宗儀所寫的【南村輟耕錄】。此作品詳細記載了元代時期的藝文逸事、戲曲詩詞及民俗風情等史料,成為當地『老底子』文化的最佳見證。
  在鄭蓉看來,輟耕亭儼然已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每當人們來這裏納涼或者休息時,他們都會體驗和感受到濃厚的民間傳統文化。』
  她稱,今後當地還會定期開展文化講座、茶道會等別具地方特色的活動,讓民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傳統文化。
  對於陶宗儀故居的孩子們以傳統漢禮的形式向先人致敬,浙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吳蓓給予了肯定。
  她認為,當今中國社會對於其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越來越重視,並與國人的精神文明建設緊密聯繫到一起。
  吳蓓表示,『傳承「老底子」文化不僅要從最基礎的教育開始,讓學前兒童儘早地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更應該讓傳統文化成為小學、初中乃至大學的必修課程。』
  不過,她也指出,推動本土文化建設應該持之以恆,且不能成為一種走過場甚至作秀的虛設模式,否則將失去推廣文化本身的意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