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儒學專家杜維明:『學而優則仕』思想被嚴重誤讀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3-6-21 16:50|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2041| 評論: 0|來自: 京華時報

摘要: 儒學專家杜維明的【龍鷹之旅】等三部著作近期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6月8日,杜維明在京舉行講座,介紹世界範圍內儒家學說的研究現狀。他稱,儒學已經成爲各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談及儒學跟入世的關係,杜維明表示, ...
儒學專家杜維明的【龍鷹之旅】等三部著作近期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6月8日,杜維明在京舉行講座,介紹世界範圍內儒家學說的研究現狀。他稱,儒學已經成爲各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談及儒學跟入世的關係,杜維明表示,現在人們對孔子『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存在非常嚴重的誤讀。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
  熱衷學術研究未離開校園
  【龍鷹之旅】【邁進『自由之門』的儒家】【現龍在田】三本書是杜維明1966年到1985年間的學術隨筆集,其中披露了不少個人治學的歷程,這次是首次在大陸集結出版。在書中,杜維明寫道:『整整4年――1460天都在美國的劍橋哈佛學習,沒有浪費過一天一夜爲謀生活或娛樂而不學習。』
  講座中,杜維明回顧了自己的學術生涯,從台灣東海大學到哈佛大學,以及在美國、印度、中國的講學研究。他說自己從未離開過校園,當年答應來北大講學,也特別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住在校園裡。杜維明坦言,他在學術研究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跟官方和政治界接觸。
  儒家核心價值東西方不同
  杜維明認爲,仁愛的『仁』是儒家的核心價值,在講座中他著重提到了『從仁學看天人合一』觀點,而西方社會常常把『禮』看做儒家的核心價值。
  杜維明表示,中國人對儒學的研究和認同並不一定比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好,上世紀80年代如此,直到今天,韓國的儒學研究仍然值得注意。他說:『我1984年做過調查,韓國儒學的研究和認同是在整個儒教文化圈排名第一的,日本第二,香港第三,台灣第四,大陸的儒研對象是上海,排在第五位。』
  杜維明回憶,當時他做調查研究的時候中國大陸很多學生是反對儒家的。他說:『我1985年在北大上儒家哲學課的時候,多半是研究生。他們說,杜教授我們看你好像認同儒教,這在我們這一代絕對不可能。我們可以了解、批判、研究,但不可能認同。』在杜維明看來,那個時候的批判傳統直到今天影響依然很大。
  ■人物簡介
  杜維明,著名學者,是儒家文化研究和傳播的重要人物,現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先後求學於台灣東海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曾在普林斯頓等大學任教。1981年起在哈佛大學東亞系擔任歷史及哲學教授,其間當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於詮釋中國文化、反思現代精神、倡導文明對話,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訪談
  儒學已成爲各文明交流中介
  記者:傳統文化與社會科學是否有對接的可能性,具體的結合點在哪裡?
  杜維明:我認爲社會科學和傳統文化有對接點,而且對接的範圍很寬。馬一浮先生把國學定義爲六經,認爲六經不僅是人文學,也是社會科學。也就是說,依據儒家的基本精神,人應該是多樣的。儒家的六經――【詩經】體現了人的感性,【春秋】體現人的歷史性,【尚書】體現人的政治性,【易經】當然是人的終極關懷。不同的社會科學都可以從更寬廣的儒家經學中吸收養分。
  記者:你說自己入世但又不跟官方接觸,而且迴避,你怎麼看待儒學跟入世的關係?
  杜維明:這個問題很好,而且比較有現實性。世界其他文明都有超越的一面,但孔子的選擇是入世的,入世就和現實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現在對孔子『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有非常嚴重的誤讀。
  孔子進入現實政府並想起作用,毫無疑問這是世俗的。但是,他對政治的理解與當時的權力運作結構是矛盾的。他講的是創造條件使大家能夠安全,能夠生活,然後富裕,然後『好禮』,培養道德理性。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政治上的失意是必然的。孔子和他的弟子想通過道德教育來轉化政治,不是說反過來接受政治的權威,這是儒家的主流。
  回到你剛才講的問題,我認爲儒家是要爲社會服務的。如果在政界他的影響力大,他的服務性可能會高。
  記者: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儒家文明在人類各個文明之間充當中介角色?
  杜維明:這個問題是我最近思考比較多的。2001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組織18個人的對話小組,最後大家同意用儒家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爲對話的基本原則。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儒學不僅能夠,而且已經成爲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是基督教神學的受惠者。我長期進行儒家和基督教的對話。最初,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13個儒家學者和13個基督教學者對話,這13個儒家學者中有7個也是基督徒。
  另外,關愛地球的價值觀必須有一種世界公民的語言,而這種世界公民的語言就是儒家的語言。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詮釋,所以它可以作爲中介。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值得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來源:京華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